秦巴山区虎杖简易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16 03:00:39

秦巴山区虎杖简易栽培技术

虎杖,又名苦杖、斑杖、阴阳莲、活血龙,是秦巴山区常见的野生植物,主要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较为阴凉、湿润的溪流岸边。虎杖粗壮的嫩茎可做蔬菜食用,因带有明显的酸味,所以当地农户形象地称之为“酸杆儿”。虎杖的地下根茎是常用的中药材,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镇咳平喘,保肝,降血脂、降压,强心,改善微循环,镇痛镇静,抗休克等作用。另外,虎杖的根茎还可用于提取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过去,虎杖在秦巴山区以野生为主,不仅分布较广,而且数量较大。近年研究发现,虎杖根茎的提取物――白藜J醇,除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外,还可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同时对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也有积极作用。随着对虎杖提取物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相关加工企业逐渐增多,对虎杖需求量明显加大,野生虎杖被大量采挖,产品渐渐供不应求。为保证原料供应,一些企业和农户开始研究虎杖人工栽培技术。从近年来种植情况看,用根茎繁殖、两年生虎杖每亩鲜根茎产量可达4000千克左右,产值在60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采摘嫩茎做蔬菜出售,两年总产值可达7000元以上,效益明显高于种植玉米、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

人工栽培虎杖,为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好采用简易栽培技术,其具体方法如下:

1. 选地整地

种植虎杖,宜选择与野生虎杖生长环境相似的地块,如山区溪流边的零星水田、坪地或旱坡地、荒草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无太多树根石块,凉爽湿润但不渍水。

地块选定后先深翻炕垡,耕深要求在25厘米以上。播种前再敲碎土垡,精细整地,清除其中树根、杂草、石块等;然后按80厘米距离开沟施肥,每亩施腐熟牛羊粪或土杂肥2000千克、优质三元复合肥50千克;随后盖肥起垄,垄高20厘米以上,垄面宽60厘米。视地下水位情况开好厢沟、腰沟、围沟,确保沟沟畅通,排水流畅,雨住田干。深耕施肥与高垄栽培是提高虎杖根茎产量的重要措施。

2. 根茎繁殖

人工栽培虎杖,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地下根茎繁殖。采用地下根茎繁殖不仅技术简单,农民易于掌握,而且前期生长速度快,两年即可采挖。方法是:秋季倒苗(地上植株枯萎)后至春季萌芽前,挖取地下带有芽的根茎,用利刀将其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随后播种。种源可来自野生虎杖,也可来自人工栽培的虎杖。

3. 适时播种

虎杖从秋季倒苗后至春季出苗前均可播种,最好在秋季随挖随播。在垄面开浅沟条播,每垄播种2行,垄内小行距30厘米,垄间大行距50厘米,折平均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视种根大小每亩播6000~8000株,需种根60千克左右。播后覆土,厚度6~8厘米,然后就地取材在厢面覆盖一层干稻草,或其他农作物秸秆、风干杂草等,起到保温、保墒,抑制杂草的作用。

4. 加强管理

虎杖本属野生植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生长旺盛,因此管理也比较简单。

一是施肥。春季苗出齐后,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或稀粪水1000千克。夏季结合病虫防治,在药液中添加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满足植株旺盛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播后生长第一年的越冬前结合清沟培蔸,在垄面中心位置开浅沟,每亩追施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或撒施复合肥50千克。

二是除草。播后第一年杂草较多的地块,春、夏、秋三季各除草1次。整地质量高、杂草少的地块,前期少量杂草可不予理睬,但秋季要抢在杂草种子成熟落籽前将高大的杂草拔除。冬季虎杖倒苗后,砍掉植株地上部分,同时铲除地表杂草,统统覆盖于厢面,一方面起保温防冻作用,一方面减少来年杂草数量。播后第二年,虎杖生长已占据绝对优势,只需将少量高大杂草及时拔除即可。

三是防渍。虎杖喜湿但不耐渍,渍水易诱发病害,同时影响虎杖健壮生长,因此,需抓好清沟防渍工作。每年春、秋两季或暴雨过后,结合中耕除草、壅土培蔸,及时清理、疏通、加深“三沟”,确保雨季排水流畅。

四是治虫防病。虎杖抗病虫能力较强,少量病虫不必防治。如果病虫发生严重,虫害可用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与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交替喷施,病害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另外,对发病田的地上茎叶,冬前砍掉后要集中烧毁,以消灭病源,减轻来年病害。

5. 开挖收获

用根茎繁殖的虎杖,播后生长两个年头即可开挖收获。一般在秋季倒苗后至春季萌芽出苗前开挖,开挖时先清除地表部分,然后将根茎挖出,抖掉泥土,切除芦头,除去须根即可鲜销,也可将根茎切段或切片后晒干销售。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

上一篇: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下一篇:领办甘薯合作社携手乡邻奔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