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16 02:24:56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础能力。高职教育将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要求,教学思路,校内实训,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学生评价等多方面努力完成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能力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贸易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深。社会急需一批掌握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备扎实外语能力的外贸从业人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构,由于忽视了学生生存,发展,自我实现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适应岗位能力差,专业技能薄弱,创造能力欠缺,就业后提升空间受限。如何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是指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能力。作为高职教育阶段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他们的核心能力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础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组成。

基本能力是指学生今后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与人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他反应了学生某一个时间点的基本水平;专业能力是指学生从事国际贸易专业所应具备的相关职业操作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学生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在实际的就业岗位的历练过程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如何培养核心能力?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强调“基本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三位一体,强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 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部分专业教师毕业于各类高等院校,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具备一年及一年以上外贸行业从业经验。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支持并要求在职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资格证书,同时通过与外经贸企业合作交流,深入外经贸企业学习掌握外贸实践技能。

3 明确“核心技能+专业证书”的教学思路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化、交互化、网络化、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双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外经贸业务工作过程为主线贯穿始终,知识融于实训教学过程中,在“做中学,学中做”。

专业课程教学和考核要实现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融合。通过考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又可以检验检查教学效果,让专业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

4 强化实训模拟和校企合作

首先要强化校内实训模拟教学,以实际贸易流程为依据,通过实训软件虚拟国际商务环境,让学生熟悉并处理进出口业务,教师通过系统教学软件,指导学生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其次,通过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与涉外机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例如本地海关,货代企业、报关行、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等,这类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有一定的需要,又可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求。

5 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与学生评价制度

课程考核与课程教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人才培养的保证。

一是以过程考核为主。改革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课程考核应重视以阶段、过程考核为主。在考核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是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正确发挥评价导向作用,积极引入能够反映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和能力的评价方式,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总之,学校的立身之本是教学,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养成,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执业,自我实现,自我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校阶段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企业共同努力和探讨。

注:本论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1240374

作者简介:杨琳(1986--)女,汉族,本科,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杨柳(1983--)女,汉族,本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冯春燕(198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学研究。 杨彦聪(1986--)女,汉族,本科,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上一篇: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分析 下一篇:学校体育文化的特点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