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技术在三门核电马鞍山隧道的应用

时间:2022-05-16 01:02:38

新奥法技术在三门核电马鞍山隧道的应用

台州求正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7605

摘 要 新奥法在软岩(土)隧道和硬岩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有所区别,根据“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诀,注重开挖过程中地层发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加固方法和支护措施,通过在三门核电马鞍山隧道的技术应用,有力的验证了新奥法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 新奥法;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142-02

1工程概况

马鞍山隧道是三门核电站配套淡水水源输送组合工程,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位于浙江省三门县六敖镇,全标段隧道总长1 147m,隧道断面按双管线加单行道设计,本工程所在地位于浙东南部,洞口出露残坡积(Q4el-dl)为棕、黄、褐黄色含碎石亚粘土,基岩主要为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系,岩性为一套酸性一中酸性高坞组(J3g)凝灰岩,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构造,构造走向为北东35°~45°,系挤压带、断裂、片理、霹理以及宽展平缓的褶曲构造和断陷盆地所构成。隧道区构造主要形式表现为断层的发育及伴生的破碎带,节理裂隙,地下水发育,在区域内有一产状为200°∠82°的断层在隧道的中间大致与隧道平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马鞍山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要求施工也在新奥法原理指导下进行。

2 施工方案的确定

遵循“先防护后施工、稳扎稳打、综合支护、不渗不漏、大力推广四新技术”的施工原则,确保一步成优、全面创优。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以超前预测、探测为手段,探明地质、涌水情况。

采用初期柔性支护体系,即以锚杆、喷射砼、格栅钢架、工字钢架、超前导管高压预注浆、超前预支护等为初期支护,施工中以“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检查、勤量测、适时衬砌、稳前进”为指导思想。采用全断面开挖、初期支护跟进,二次衬砌滞后的作业方案。

3 主要施工方法

3.1洞口施工

进洞前首先做好洞顶截水沟和洞脸锚喷挂网支护,使其由平面受力状态转化为三维受力状态。洞口明挖完成后,进口洞位于II类围岩地段,且覆盖层厚度很小,采用常规钻爆方法难于安全进洞。决定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在长管棚超前支护保护下采用全断面开挖进洞。长管棚钢管采用外径Ф108mm,壁厚6mm的热扎无缝钢管,钢管纵向长度为25m,采用节长4m~6m的钢管中间丝扣连接而成,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m,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钢管设置于衬砌拱部,管中心在设计外轮廓外300mm,平行于隧道中心线,钢管环向间距为400mm。长管棚施工采用XT-2B-300电动钻机进行钻孔及顶进钢管,用BW-250/50型注浆进行水泥、水泥玻璃双液注浆。

3.2洞身开挖与运输

软岩隧道(II、III类)围岩,采用超前全断面开挖施工,先稳定掌子面(正面喷砼和锚杆、超前支护、留核心土)、及时闭合(加固基础、设仰拱、设底锚杆)、加固地层(注浆加固、超前支护、地表面加固)等措施,通过综合的相互补充,然后进行开挖。注意围岩自稳性的评价,通过数据记录和判断,简易评价法可按照专家介绍的相对密度和细颗粒含有率判断指标。

硬岩隧道(IV、V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采用YT-27型气腿式凿岩机凿岩,钻孔直径为42mm,爆破炸药采用2#岩石销铵炸药,有水孔采用乳化炸药,周边眼采用Ф22光爆小药卷,周边眼间距控制在50cm,起爆网络采用8#雷管簇联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其中IV类围岩先开挖2m×2m小导坑超前15m左右,然后扩挖光爆层,每排炮眼长5.0,可增加工作面炮眼个数、合理确定装药量,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开挖后的炮眼留痕率均达到90%以上,有效的控制了超欠挖。

出渣采用P-50巷道耙渣机出渣配自卸拖拉机装岩运输,地层较好地段每月掘进100m左右,II、III类围岩月进尺为30m~50m。

3.3洞身衬砌

为提高衬砌质量,采用自行式全断面全液压钢模台车配HBT-30混凝土输送泵施工工艺。搅拌采用JZC-750型搅拌机,震捣采用附着式震捣器和插入式震捣器。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浇注时左右、前后对称浇注,左右混凝土面高差小大于50cm,防止发生跑模,并根据泵送压力来防止拱顶脱空,拆模后采用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内在质量和表面美观。

衬砌结构除洞口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设置一段明洞外,其余均用喷锚支护与二次衬砌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根据围岩类别和埋深情况,采用以下五种衬砌结构形式:

1)在隧道出口范围采用:明洞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空口地形及地质情况,结合部分地段出现偏压的情况,衬砌设仰拱;2)在II类围岩及浅埋地段采用:喷射混凝土结合格栅钢筋拱架、钢筋网、系统锚杆作为初期支护,模注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S2衬砌设仰拱。同时,在II类围岩地段采用短管栅作为超前支护;3)在III类围岩及部分浅埋地段采用:混凝土结合格栅钢筋拱架、钢筋网、超前锚杆及系统锚杆作为初期支护,模注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4)在IV类围岩地段采用:喷射混凝土结合系统锚杆(部分破碎地段采用钢筋网)作为初期支护,模注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5)在V类围岩地段采用: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模注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

3.4 隧道防排水

隧道防排水以防为主,防排堵、截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隧道衬砌防水采用防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FN-M型防水剂,掺入量为10%,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一层PVC复合防水层,施工缝采用X2322-10型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便于止水带安装,钢模台车设计时增加一挂设平台。

隧道排水:紧贴岩面沿纵向铺设Ф100软式透水管,在地下水丰富地段增设Ф50×3环向透水管与纵向透水管相连;并将地下水引入中间水沟,最终排至洞外。在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隧道未出现一处渗漏水现象。

上一篇:提高110kV变电所备投保护装置的工作性能 下一篇:测绘新技术在南水北调南四湖-东平湖段工程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