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5-15 11:39:51

探讨小学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摘 要: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加强德育管理。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37-01

我们知道,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人的思想行为。教育实践表明,许多优秀的德育工作者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德育管理效果,都与他们在工作中十分讲究工作效果有关。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应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革命责任感,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德育管理,由“务虚”到“务实”,把小学德育管理与“效益 价值”联系起来,寓虚于实,出虚而实。

一、转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场所,学校应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改进传统的灌输式的讲课模式,丰富授课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开展拓展训练,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其他文化课的教学中应结合德育工作要求,有意识地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等德育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和家庭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建立教师随访制度,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督促家长在家中适当地进行德育教育;学校在抓师德教育的同时,不断推进师德的制度化建设,通过制度约束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和维护自身的职业形象,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从而自觉地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和校园秩序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学校软硬件组合发展,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经常性地组织全校性的德育活动,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合当地公安部门,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渗入学校,共建良好的学习秩序。

二、定目标、抓习惯

学校德育管理应定位低调,目标高效,让习惯养成教育看得见,摸得着。亚里士多德说:“道德成自于习惯”。这对当今我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颇有现实意义。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质。

小学要以日常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以此定位让德育的目标低定位,抓得着,看得清,实效性强。如在常规教育抓好“走好路、做好操、写好字、说好话”等显而易见的行为常规,长期坚持定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分年段设立行为习惯培养细目标,让习惯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小学德育的目标应定位于习惯的养成、素质的提高,其教育培养的途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制订行为习惯培养的层级要求。让习惯培养目标随着孩子认知的提高而提高。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德育管理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四、要处理好网络信息技术对学校德育影响的问题

21世纪的学生被很多人称为“网络一代”。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他们不愿承担责任,又有追求自由时髦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便是一种必然。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带来生机;而另一方面,也给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行为带来不良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并且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学校,必须要首当其冲,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陶宏开教授说:“网络不是洪水猛兽。”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所造成的冲击是空前的,它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但只要我们学校管理工作者思想重视,引导方法得当,管理措施到位,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技术,精彩的互联网络世界就会给我们的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总之,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在此基础上对德育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德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此外,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保证德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评价体系的改善,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房秀忠.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探讨[J].科学导报,2013(13).

[2] 谢育红.小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讨,引进社会教育资源[J].新课程(小学),2014(07).

上一篇:浅析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浅谈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