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9例体会

时间:2022-05-15 09:35:14

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9例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采用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9例,分析其疗效。结果 经6年至1年随访,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289例,好转:68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本组采用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易于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 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9例,男278例,女91例,年龄25~63岁,平均46岁,病程1周~10年,平均13个月。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经CR片、CT平扫、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其中L4/5突出者为119例,L5/S1突出者123例,L4/5、L5/S1双节段突出者62例,L3/4、L4/5双节段突出者39例,L3/4、L4/5、L5/S1三节段突出者26例,并发侧隐窝狭窄者72例。

12 临床结果判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3 治疗方法 患者采取俯卧位,下腹部垫枕,使双下肢稍分开,显露骶尾部,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字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常规消毒后,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进针点后用7×38 mm针穿刺骶裂孔处,垂直于皮肤进入皮肤后,呈75°左右角,针尖稍向头侧穿刺进针,针进入皮下组织有落空感时可回抽检测是否在椎管内,如在,回抽时呈负压,推生理盐水测试无阻力,此后,穿刺针进针2~3 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再用3~4 ml生理盐水注入无阻力后,即可滴入混合液(生理盐水150 ml、维生素B12 针500 μg、维生素B1针100 mg、地塞米松10 mg、1%利多卡因针15 ml),一般滴注速度为30~60滴/min。输入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输完后,患者卧床休息30 min后,观察无异常方可离开。每隔两周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如做完1次无效者,应终止治疗,研究原因,重新检查诊断或转为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后均获的随访,时间为1年~6年,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289例,好转:68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为967%。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疼痛的机制是: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椎管和神经根,使椎管和神经根内压增高,致慢性炎性损害,释放出组织胺、缓激肽、白介素1和白三稀等炎症介质。同时,因髓核变性,其含有的乳酸氢离子、前列腺素E2和磷脂酶素物质的释放[3],共同具有刺激致痛作用,久之局部产生粘连。因此,及时解除压迫,消除无菌性炎症,才能根本解除这种根性疼痛。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是:经骶尾裂孔,向硬膜外腔快速滴入大量的等渗液体,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压力,而达到钝性的、无创伤性的分离椎管和神经根粘连,分开和推动椎间盘突出的压迫,使神经根得以游离、椎间盘得以复位,同时纠正病灶及其周围微循环,稀释和减少了由于髓核变性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炎性渗出,抑制粘连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加入维生素类药物参与神经细胞代谢,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与修复功能。激素类用以抑制炎症渗出,抑制免疫作用,抗组织胺类物质反应,起到了抗炎、镇痛作用。利多卡因可阻断神经传导疼痛的循环模式,解除肌肉、血管的痉挛,促进代谢,起到止痛效果。极大多数患者在滴注结束后既感觉腰部及下肢轻松,原有的酸麻胀困、疼痛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但极少患者有一过性的头晕、头痛、血压上升或下降,尿潴留、失眠、下肢麻木无力等现象,休息后大多可自行缓解,如不能缓解对症处理即可。

总之,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行,行之有效,效果显著,易于基层推广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071528.

[3] 杨志民,于智勇,李洪胜,等.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108例临床疗效观察,心理医生,2010,10.

上一篇:血清AFP、TSGF和IL6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 下一篇:急性铊中毒61 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