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5-15 06:59:23

芳香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摘要:芳香木蠹蛾在四平地区2年发生1代,是蛀干害虫,主要为害杨、柳、榆、槐树、白蜡、栎、核桃、苹果、梨、桃、香椿等。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关键词:芳香木蠹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73-1

0 前言

芳香木蠹蛾 (Cossus cossus Linnaeus) 属鳞翅目、木蠹蛾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宁夏、山东等地区。为害杨、柳、榆、槐树、白蜡、栎、核桃、苹果、梨、桃、香椿等。2008-2010年,芳香木蠹蛾在双辽市实验林场防护林内发生,树木被害率60%。该虫主要是以幼虫为害,幼虫先是蛀入树干皮下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以后蛀入树干、根颈的木质部内为害,蛀成不规则的坑道,造成树木的机械损伤,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使树势减弱,形成枯梢或枝、干遇风折断,甚至整株死亡。被害处可有十几条幼虫,蛀孔堆有虫粪,幼虫受惊后能分泌一种特异香味。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4-40mm,翅展80mm,体灰褐色,触角单栉齿状,头、前胸淡黄色,中后胸、翅、腹部灰褐色,前翅翅面布满呈龟裂状黑色横纹。卵近圆形,初产时白色,孵化前暗褐色。老龄幼虫体长60-90mm,初孵幼虫粉红色,大龄幼虫体背紫红色,侧面黄红色,头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淡黄色,有一块黑斑,体粗壮,有胸足和腹足,腹足有趾钩,体表刚毛稀而粗短。蛹长约50mm,赤褐色。

2 生物学特性

两年一代,跨三个年度,以幼龄幼虫在树干内及末龄幼虫在附近土壤内结茧越冬。幼虫9月中、下旬开始越冬,第二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中龄幼虫常多头在一虫道内危害,此时是该虫种危害最为严重时期。老熟幼虫由排粪孔爬出,坠落地面,在向阳、松软、干燥处,钻入土层作薄茧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成虫昼夜均可羽化。成虫羽化后寻觅杂草、灌木、树干等场所静伏不动,至晚7时飞翔交尾,交尾后即行产卵。产卵次数多者可达7次。卵多产于树冠干枝基部的树皮裂缝及旧蛀孔处,成单粒或成堆,无被覆物。卵期13-21天。成虫夜晚活动,以20-22时活动最活跃,成虫趋光性一般。

3 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1)及时发现和清理被害枝干,消灭虫源。

(2)树干涂白防止成虫在树干上产卵。

3.2 生物防治

保护益鸟,如啄木鸟等。

3.3 化学防治

(1)用50%的敌敌畏乳油100倍液刷涂虫疤,杀死内部幼虫。

(2)用磷化铝片剂堵塞虫孔,熏杀根、干内幼虫,将磷化铝片剂(每片3.3g)1/20或1/30片(即每虫孔0.11g或0.165g),填入树干或根部木蠹蛾虫孔内,外敷粘泥,熏杀根、干内幼虫。

(3)对尚未蛀入树干内的初孵幼虫,可用2.5%溴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毒杀。

(4)在4-9月芳香木蠹蛾幼虫为害高峰时,采用3%高效苯氧威1.0ml/cm进行打孔注药防治。

(5)成虫发生期,喷1.2%的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消灭成虫。

作者简介:李殿峰,男,吉林省双辽市林业局森防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下一篇:有关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