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钩钢板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5-15 06:14:59

鹰嘴钩钢板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鹰嘴钩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3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折解剖复位率、肘关节功能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7.0660,2.7149,5.1244,P

[关键词]鹰嘴钩钢板;尺骨鹰嘴骨折;可行性

尺骨鹰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外伤所致的骨折之一,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车祸、跌倒、外力击打等均是尺骨鹰嘴骨折的常见原因。除少数患者尺骨鹰嘴发生撕脱骨折外,大部分患者尺骨鹰嘴骨折易累及半月状关节面,加之肘关节常进行收缩运动,所以骨折断端易发生分离,并产生骨化性肌炎、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常用的方法有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本研究主要观察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共83例,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按照人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确诊尺骨鹰嘴骨折。纳入与排除标准:(1)患者年龄>16岁。(2)尺骨鹰嘴骨折为继发性骨折,非病理性或陈旧性尺骨鹰嘴骨折。(3)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4)接受手术治疗方法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鹰嘴钩钢板内固定。(5)随访时间可超过1年。(6)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1±10.2)岁,尺骨鹰嘴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I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6例,Ⅳ型6例,V型5例。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5±11.3)岁。Schatzker分型中I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5例,V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比、平均年龄、Schatzker分型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效果满意后,于患者手术肢体根部结扎止血带并充气,常规消毒、铺单后,于患者尺骨皮下缘沿鹰嘴做一切口,切口从桡侧沿着鹰嘴尖部向近端靠拢约3~5cm。切开皮肤、筋膜,分离肌肉后将骨折断端充分暴露,清除关节腔内的积血、骨屑以及常夹人折端问的筋膜,然后伸直肘关节,用巾钳夹住近侧骨折块向下牵拉,即可复位,并用巾钳保持复位。对照组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为:选2枚1.5~2.5mm克氏针顺行穿针,置于髓腔内,或穿过皮质骨1.0~1.5cm后稍退后,将克氏针尾部折弯,然后用2.0mm钻头在距骨折2.0cm处的尺骨脊上横行钻孔,用0.5~1.0mm的钢丝穿过骨孔,呈“8”字形交叉后绕过克氏针针尾,打结并拧紧。观察组患者使用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为:尺骨鹰嘴骨折复位后,将鹰嘴钩钢板置于尺骨背侧,两钩将鹰嘴尖端勾住,随后拧紧鹰嘴钩螺钉,为了避免远端软组织损伤,随后将远端拉力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并接受消毒、换药等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解剖复位率,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及术后不良反应。骨折临床愈合标准:骨折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和反常活动;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解除外固定后,肢体能承受以下要求者:上肢向前平伸持重1kg达1min;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走3min不少于30步者,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者;患者术后3个月于门诊随诊,复查其尺骨鹰嘴解剖复位情况。肘关节功能评价指标采用Broberg-Morry评分标准,Broberg-Morry标准分别从运动、疼痛、力量评价肘关节功能,评分越高,说明肘关节功能越好,具体分级为:95~100分为“优秀”,80~94分为“良好”,60~79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较差”。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9.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手术及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60,2.7149,5.1244,P

2.2两组骨折解剖复位率及肘关节功能评价比较

两组患者骨折解剖复位率及肘关节功能评价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折解剖复位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克氏针或钢板松动与滑脱、骨折移位及骨化性肌炎。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鹰嘴钩钢板松动滑脱1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与骨化性肌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克氏针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0%,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1430,P>0.05)。

3讨论

尺骨鹰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由于尺骨鹰嘴骨折常累及半月状关节面,是一种常见类型的关节内骨折类型,治疗原则主要是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使半月状切迹关节面呈解剖学复位,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治疗中恢复或重建尺骨滑车切迹与恢复肘关节肱三头肌的伸肌力量对术后骨折恢复的情况也非常重要。有研究指出,若术后尺骨鹰嘴关节面内下降超过2cm,将会导致术后发生骨化性肌炎、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所以尺骨鹰嘴骨折治疗过程中应该力求解剖学复位,对患者预后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观察组利用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P

观察组使用鹰嘴钩钢板治疗,术后Schatzker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尺骨鹰嘴骨折的患者采用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还改善了术后肘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但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 下一篇: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