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永远比“是什么”重要

时间:2022-05-15 12:47:06

上个周末,5岁的女儿上舞蹈课时,总爱一有机会就用手抹嘴巴周围。因为她的嘴唇前段时间受伤结了个大疤,我以为她不听话,在抠疤,就不停地训斥她。她委屈地向我解释,没有抠嘴唇,在抠鼻子。我仔细观察,就是用食指挖鼻孔,挖完左边挖右边。我火更大了――舞蹈教室垫子脏,上课时手也很脏,她一定是想抠疤不敢就故意抠鼻子。

下了舞蹈课,我告诉她:“手很脏不能乱抠。”还加上了一句:“即使洗净手也不许抠。”她就一个下午总是揉鼻子。

到了晚上,洗完澡听故事,她趴在床上不断抠鼻子,我愤怒了,勉强压住火说:“你过来,我看看你鼻子里长虫了吗?”她把头放在我腿上,张大两个鼻孔对着我,我才发现鼻子里面都是碎皮屑,还是脓黄色……

我赶紧给她清理,再抹上香油,孩子老老实实仰着脸看着我,然后很快安静而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事后我告诫自己,孩子的事情,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判断,要多问问孩子。

这事我倒没有太放在心上。过了几天,课上有个调皮的男生总是不断地作出吃惊的表情,周围的同学都一头雾水地看着他,他仍然不收敛。哪怕我宣布“现在开始讨论”,他也仍旧瞪大眼睛看我把幻灯片翻到下一页,在我走向他时,他才不情愿地加入讨论。是我今天衣服有问题?妆容不对?还是今天我哪里说错了……趁他们讨论的时候,我迅速走到后门,对着门上的玻璃仔细打量自己,没有问题;又琢磨了一下课的设置,也没有问题。

我终于忍不住,走到那个一惊一乍的男生旁边,严肃地问他,你刚才为什么不参加讨论,他竟然气愤地和我嚷嚷起来:“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参加?”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当时的愤怒,索性逼他:“现在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他怔住了,无言以对。接下来我连珠炮似地批评他,尤其提到他前半节课不断“取笑”老师。

班主任知道了,勒令他写检查。他洋洋洒洒写了很长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竟然是《一颗钉子头引发的“血案”》。

原来,讲台操作台右边有一个钉子在外力作用下高出桌面――就在老师点鼠标翻课件的位置。他一整节课都在为我用鼠标翻幻灯片担心,直到下课他在钉子旁边贴上了醒目的提示……

看了他的“检查”,又到他们教室仔细看了那“白底红框加粗七彩”的提示语,我的心里真是有千言万语。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不管是我的女儿还是我的学生,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他们遇到的困难或者危险,有时候,他们甚至不懂得怎么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困难和恐惧!而我们成年人,尤其是有一定“权利”的成年人,习惯了用我们看到的现象去推理我们想当然的实情,给他们的行为定性“是什么”,却常常疏于去问个“为什么”。而对于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和老师来说,帮助孩子弄清“为什么”,永远比判断“是什么”更重要。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六中学,乌鲁木齐,830049)

上一篇: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培养孩子优良品质 下一篇:玩转小材料,探索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