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的反思

时间:2022-05-15 12:30:01

摘要: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全面展开了几年了,作为教师更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去教书育人,那我们必须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它的各方面去认识,去思考,去反思。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数学教师带着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来指导我的教学设计,带着对数学教学本质的理解来指导我的教学设计,带着对数学学习意义本质的理解来指导我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理念;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陕西省是07年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接触,给我带来的感触很多,我是想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感触。

一. 教学理念的变化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的作用,不能按着以往教学中的“经验传递”进行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解放思想,敢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自己去思维找到答案。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接受新课标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总结”,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二. 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化

我是教数学的我想以我为例,再没经过新课程培训前,我们上课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学生学得累,教师教的累。根本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思维形成的引导者、能力培养的促进者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更大程度上适应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面对新课改,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视野中丰富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之间要加强互补与合作,通过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丰富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到偿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能灵活地运用好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分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网络学习”、“协作性学习”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只要用好了,都能使学生的大脑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只要学生的思维被启发活动起来,那么他们在完成任务或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就能真正地培养自己的创新、合作、自主学习、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等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新课改的教学宗旨。

三. 教学过程的变化

我们以前就是备课上课,都是按照老的一套方案进行。现在不一样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对于课前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不能为了要创设情景而去牵强设计。(3)对所选材料、问题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课后反思是教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导语引入、课堂氛围、材料效果、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四. 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来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数学教学宗旨。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数学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如 “洗衣问题”:给你一桶水,洗一件衣服,如果我们直接将衣服放入水中就洗;或是将水分成相同的两份,先在其中一份中洗涤,然后在另一份中清一下,哪种洗法效果好?答案不言而喻,但如何从数学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呢?我们借助于溶液的浓度的概念,把衣服上残留的脏物看成溶质,设那桶水的体积为x,衣服的体积为y,而衣服上脏物的体积为z,当然z应非常小与x、y比可忽略不计。

第一种洗法中,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yzx+y;

按第二种洗法:第一次洗后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yzx2+y;第二次洗后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zy2x2+y2;显然有yzx+y>zy2x2+y2.,

这就证明了第二种洗法效果好一些。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无疑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教学中需要思考的地方很多,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课程评价观等,强烈地冲击着教育的现实,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我们的教育要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如果我们做了,我们的中学生对社会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一定会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新理念。傅前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期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升高中语文阅读能力 下一篇:扬州市区四星级高中排球活动开展现状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