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办法

时间:2022-05-15 09:43:06

浅议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办法

摘要: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课兴趣的关键,也是学好语文课的基础。本文通过多年教学的经验积累和对学生及课程钻研的基础上,阐释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朗读;预习;示范;情境;展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命脉,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深刻思考的问题,下面略谈自己教学中所积累的五个办法。

一、做好预习,疏通障碍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每当初读新课文时很多学生将课文读得支离破碎:不是声音小了,就是不流利,或者读的句子多字落字;胆小的学生声音颤抖,甚至有少数同学还有很多生字不认识,就更谈不上把握节奏。突破这一障碍,必须得强化阅读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检验一名学生是否预习好一篇课文,首先是看他是否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感。学生虽然在二年级通过识字教学认识了大量汉字,但是在各年段还同样增加了一定的识字量,只有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才能为读通课文开辟一条畅通的道路。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载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在一边学会生字、新词,一边反复阅读,学生才可能了解课文的大意、层次,学生才可能有良好的语感,进而为下一步精读深读奠定基础。

二、以点带面,教师示范

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课文水准:一是教师要做好范读。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都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教师标准范读学生体验特别快。课堂上教师按照叶圣陶的朗读要求“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激昂,委婉处还它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善读利真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通过范读诱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感悟朗读的技巧。二是充分发挥智慧星的作用。在一个班级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语文的,而且还要明察秋毫发现音质淳朴、浑厚,语感强的“好苗子”。将朗读好的学生作为班级的“智慧星”,让他们领读、带读,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优化手段,创设情景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利用多媒体独特的功能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通过放映画面、风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以《望天门山》为例,在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依据课文内容设计情景图:在图中,我巧妙地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把学生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课文。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从而激起对朗读的兴趣。

四、营造舞台,展示风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的课堂不应该给学生太多的枷锁,而应该为语文教学拓展更广阔的天地,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向学生内心,滋养学生心灵。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示风采。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播放了小村庄昔日美丽的视频,看后让学生畅谈感受,同学们描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这是一个天空湛蓝,森林葱郁,空气清新,百鸟争鸣,百花争艳……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个个小手像雨后春笋一样举起,借此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感受找出课文描述小村庄美丽的段落分小组朗读,在反馈交流时,学生能够文情并茂,读出了对小村庄的赞美。

五、变换形式,张扬个性

课文朗读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流程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及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又调动他们的学习欲。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教师一下子沸腾了,有的面带怒容,语气充满了愤恨;有的语调低沉,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有的洋洋自得;为树林换来的幸福生活而陶醉……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张扬,珍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的“多元化”和“独特体验”。而这些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和谐地进行,正是教师放心、放手、放权,充分信赖每位学生,才能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发现和探究,去用心感悟和品味。

六、积累方法,培养语感

1、方法指导

语文真是一个大课堂,文章的体裁多样,有散文、记叙文、古诗、儿歌、说明文……因此,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读,如散文朗诵要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古诗的朗读要有节奏,读出韵调,在朗读中去体会诗人写作的背景,去感悟诗的意境,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技巧指导

要让学生真正的把朗读能力落到实处,必须加以适当技巧的点拨。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节奏,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节奏和自己的体会读出一定的感情来。另外,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把优美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来,如,比喻句~,排比句=,反问句,拟人句,这样不仅便于朗读,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总之,朗读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做好课前预习、教师示范,“尖子”引领,创设情境,搭建交流平台,传递朗读技巧,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

上一篇:浅析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下一篇:“做中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