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中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变形控制

时间:2022-05-15 02:32:41

软土地基中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变形控制

【摘要】基坑工程具有显著的环境效应。对于城市建设中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应优先考虑内撑式围护结构,并实行信息化施工。结合软土地基中环境条件复杂的某深基坑工程,通过围护结构选型、具体做法、计算分析结果、施工要求和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成功的,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 引 言

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需要在复杂的周边环境下进行施工。已有研究表明,基坑工程具有显著的环境效应。实际工程中因深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不当而导致的面沉陷,楼房倾斜、开裂甚至倒塌,地下管线破坏等工程事故常有发生,因此基坑围护体系不仅要保证基坑自身的安全,还应保证临近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围护体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围护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将基坑边坡的变形严格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本文以杭州软土地基中某深基坑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工程概况、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围护结构选型、具体做法、计算分析结果、施工要求和监测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2 工程概况

杭州某项目建设用地面积33270m2,地下建筑面积79636m2,设有三层连通的地下室,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基坑开挖深度为14.05~15.95m,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基坑地处城区,西北角紧邻保留工业厂房,基坑南侧临近规划地铁控制线(图1),周边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1)基坑东侧距离用地红线2.3m,用地红线以东为费家塘路,费家塘路上有电信管、燃气管、自来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和电力线等地下管线,埋深约1.40m~2.50m,与基坑边距离在3.5~25.1m之间。

(2)基坑南侧与用地红线最小距离为1.0m,用地红线以南为待建绿化带和长大屋路,现为空地。待建的长大屋路与基坑边最小距离为11.0m。另外,基坑南侧偏东段紧邻规划地铁控制线。

(3)基坑西侧与用地红线的距离为0.1m~8.6m,用地红线以西为永福桥路,永福桥路上有通信管线、雨水管、燃气管、污水管、电力管线等地下管线,埋深为1.2m~2.2m,与基坑边最小距离为1.5m~17.7m。基坑西北角有保留的厂房(浅基础),与基坑边最小距离为9.3m。

(4)基坑北侧距离用地红线5.0m,用地红线以北为东文路,东文路上有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通信管线等地下管线,埋深为1.1m~1.9m,与基坑边最小距离为10.0m~24.3m。

3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地基土体可分为6个大层,8个亚层。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的土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夹粉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薄层和粘土。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所示,典型地质断面如图2所示。

4 围护方案选择

综合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条件,本基坑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1)基坑开挖深度大:本基坑开挖深度在14.05~15.95m之间。

(2)基坑开挖面积大:基坑东西向最大长度为290m,南北向最大宽度为130m,整个基坑周长约820m。

(3)基坑形状相对规则,基坑宽度适中,便于设置内支撑。

(4)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有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厚度为6.20~11.30m的淤泥质粉质粘土,但坑底基本处于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好的粘土层中。各土层渗透性较小,对坑底抗管涌比较有利。

(5)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基坑周边有保留厂房、道路需保护,南侧临近地铁控制线,需避免对今后地铁盾构施工造成障碍。

根据本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可以考虑的围护方案包括:(1)放坡开挖;(2)复合土钉墙围护结构;(3)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围护结构;(4)悬臂式围护结构;(5)门架式围护结构;(6)拉锚式围护结构;(7)内撑式围护结构。

(1)放坡开挖

放坡开挖是最为经济的围护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土方开挖方便等优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但在软土地基中边坡位移较大,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雨季时,在渗流力作用下易产生整体失稳。同时采用放坡开挖后土方开挖量和回填量大,且回填土密实度难以保证,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地下室周边地面下沉的现象。因本工程开挖深度大,地基土质条件差且环境条件复杂,因此不具有采用放坡开挖的条件。

(2)复合土钉墙围护结构

土钉墙围护结构经济性好、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设备轻便、能承受较大变形,具有良好抗动荷载的能力,可随时调整土钉间距和长度或采取加固措施,目前在软土地基中开挖深度在5.5m以下的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基坑开挖深度和软土层厚度较大,因此不适宜采用复合土钉墙围护。

(3)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围护结构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也具有施工速度较快,土方开挖方便等优点。但在软土中应用时围护结构位移偏大,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基坑周边地表开裂。由于围护结构的宽度较大(一般为开挖深度的0.6~0.8倍),需占用一定场地,同时围护结构造价并不低,因此不适宜采用。

(4)悬臂式围护结构

悬臂式围护结构具有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在软土地基中变形大,极易引起周边地表开裂;同时悬臂式围护结构承受的剪力与开挖深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弯矩则与开挖深度的三次方成正比,故其经济性较差,因此也不适宜采用。

(5)门架式围护结构

双排桩门架式围护结构通过前后排钻孔灌注桩、压顶梁和联系梁形成一个刚度相对较大的门架,从而提高围护结构整体的抗变形能力。由于不设置内支撑,因此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方便等优点。但本基坑开挖深度和软土层厚度较大、环境条件复杂,因此不适宜采用门架式围护结构。

(6)拉锚式围护结构

拉锚式排桩墙围护结构通过预应力锚杆来提供支点,具有受力合理、经济性好等优点。但考虑到本基坑环境条件复杂、软土厚度较大,采用拉锚式围护结构风险性大,因此不适宜采用。

(7)内撑式围护结构

内撑式围护结构具有受力合理、变形易控制、可靠性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围护造价相对较高且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本基坑宽度适中,比较适合于设置内支撑。同时考虑到本基坑处于软粘土地基中,开挖深度大,且周边环境复杂,有工业厂房需保护,需严格控制变形,因此采用以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为排桩墙的内撑式围护结构。此外,基坑南侧部分围护桩位于规划地铁控制线范围内,为避免对日后地铁盾构施工带来不利影响,故局部采用SMW工法桩作为挡土结构。在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毕后拔出型钢,以免形成地下障碍。

综合上述分析,根据“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原则,确定本基坑主要采用内撑式围护结构。其中大部分围护墙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墙,局部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外侧的软弱土可能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空隙挤入基坑中,故在排桩墙外侧单独设置封闭的水泥搅拌桩帷幕。本基坑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

对于地表处的雨水和施工用水,在基坑周边地面处设置贯通的地面排水沟,并在沿排水沟一定距离处设置集水井。将地面雨水和施工用水集中后,排入下水管网。

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在基坑内设纵横向排水沟,并每隔20m左右设坑底集中排水井,以有组织的进行基坑内排水工作。

5 围护体系具体做法

1)钻孔灌注桩排桩墙

根据基坑变形与稳定要求,本基坑排桩墙采用直径为1000~1100mm的钻孔灌注桩形成,桩中心距为1200~1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在排桩墙后采用Φ850@600三轴水泥搅拌桩相互搭接以形成止水帷幕。

2)SMW工法桩

基坑南侧规划地铁控制线范围内挡土结构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型钢水泥土搅拌墙采用三轴搅拌设备,按套接一孔法施工。搅拌桩桩径为850mm,中心距为600mm,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22%,水灰比1.5,要求水泥土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0MPa。三轴搅拌桩中插入H700×300×13×24型钢,H型钢穿过压顶梁并高出压顶梁顶面0.5m。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兼作为挡土结构和止水帷幕。

3)水平支撑体系

水平支撑体系采用角撑和对撑相结合系统。该形式的支撑杆件受力明确,且比较独立;同时在基坑中部形成较大的挖土空间,大型机械可直接进入坑内挖土并设置挖土的临时通道,加快挖土和出土速度。

在支撑的竖向布置上,采用三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撑及压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支撑梁的垫层采用100mm厚C10素混凝土再加铺隔离油毛毡一层。

4)竖向支承系统

竖向支承系统上部采用井字型钢构架,下部尽可能利用工程桩,部分采用新增Φ800钻孔灌注桩。钢构架上部伸入支撑400mm,下部插入钻孔灌注桩内3000mm。

在内撑式围护结构设计计算中,结合基坑施工过程,共考虑开挖、支撑、换撑和拆撑等十三种工况。

6 本工程基坑开挖严格遵循以下施工要求进行:

(1)严格控制基坑边超载,除出土通道外,基坑四周8m范围内施工超载不得超过20kPa。施工车辆应在基坑边指定的路线和位置行驶、停放,土方应及时外运。

(2)施工顺序应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在支撑及压顶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3)土方开挖应严格根据设计工况,按照“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进行。具体应结合后浇带位置采用分块、分层进行开挖,以充分发挥基坑的空间效应,缩短基坑全面暴露时间。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土坡的高差(不宜大于1.5m)和坡度,防止坑内土体滑坡。

(4)基坑挖土施工应做到“五边”即:边挖、边凿、边铺、边浇、边砌,坑底无垫层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确保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提高基坑稳定性,并尽早施工地下室底板。

(5)压顶梁及支撑严禁堆载,挖土机械不得直接碾压在支撑上。挖土机械需通过时,应在支撑两侧填土(填土面应高出支撑顶面),并铺设路基箱后方可通行。

(6)挖土过程中严禁挖斗撞击支撑及立柱。

此外,为应对突况,基坑开挖前在现场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钢管、型钢和砂包等应急材料,以便发现异情后采取卸土、回填、设临时支撑等应急措施。若发现开挖土方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超过警戒值,立即采取增加临时钢支撑等措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坑外卸土,必要时采取回填、坑内砂包反压措施。若止水帷幕出现渗漏,则应及时进行补漏处理,现场应配备注浆设备和材料,采用压力灌浆、化学灌浆等手段进行补漏处理。

7 监测数据分析

本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1)基坑周边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临近保留厂房处预警值为40mm,其余区域为50mm,位移发展速率不得连续三天超过3mm/天;

(2)钢筋混凝土支撑内力监测:第一道支撑预警值为7500kN,第二道支撑预警值为10000kN,第三道支撑预警值为8500kN;

(3)基坑周边道路、厂房及地下管线沉降观测。

根据监测结果,各监测孔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1.41~37.79mm,均小于预警值。

典型深层水平位移曲线的计算和实测值对比可知,变形曲线的数值和分布均较为接近,均为“弓形”分布。

各支撑轴力监测点测得轴力最大值为4052~6993kN,均小于预警值。保留厂房也未出现开裂现象。

上述监测数据表明:整个基坑都是在安全状态下作业施工,基坑围护结构稳定,对周边重点保护的建筑物、市政道路及管线均无明显影响,使整个工程顺利完工。由此说明:该基坑的围护设计及施工是成功的。

8 结论

通过本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监测得到以下结论:

(1)内撑式围护结构,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和弯矩,大大降低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对于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基坑工程,应优先考虑采用。

(2)施工监测工作十分重要,在深基坑过程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反馈的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实现信息化施工,从而较好的控制基坑变形,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 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龚晓南,1998.7

[3] 龚晓南. 基坑工程特点和围护体系选用原则[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 1998

[4] 《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编写委员会[编],龚晓南主编.地基处理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5] 高大钊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6] 《基坑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刘建航,侯学渊主编.基坑工程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7] 孙钧等著.城市环境土工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8] 汪乃权,章一群,俞建霖.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与稳定控制 [J]. 浙江建筑,2009,06:36-39.

上一篇:浅谈建筑造价中的施工管理作用 下一篇: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