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师发展新要求

时间:2022-05-15 01:36:02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师发展新要求

【摘要】“翻转课堂”,是信息化环境下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对其内涵和支撑的学习理论分析,重新探讨“翻转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翻转课堂” 建构主义 教师发展新要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想法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讲课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一经推出,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反馈,纷纷下载视频进行交流和学习。后来,随着大量开放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可汗学院等视频课程的兴起与发展,“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得到更多的关注。

一、“翻转课堂”的实质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反,“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外运用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课件,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与进度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网络告诉学生遇到某种问题类型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解决。第二天回归到课堂上,教师将讲授的时间用于课堂提问和疑难问题的解答,更多的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翻转课堂”使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内,以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沟通与交流。“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学习的个性化和知识内化的交互性的体现。

二、支撑“翻转课堂”的学习理论

1.“翻转课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现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发展进化的过程。每个人的知识都是一个结合自身特殊经验的建构过程,不存在硬性的“外部知识”。“翻转课堂”就是这样,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问题,来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起理性的知识,理清思维中相互矛盾的地方,知识自然而然的进行加入和组织。这是一个由混乱到清晰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对话和协商中完成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期望学生达到在今后遇到类似和更加复杂的问题与情境时,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知识的变换方式,为新的问题创造新的知识。

2.“翻转课堂”是掌握学习法的体现形式

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他们的网站上声明,“翻转课堂”模式并非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其采用的仍然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布卢姆掌握学习法。传统的掌握学习法是在不影响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良好的水平,所以提倡的仍然是集体教学形式。但是这种模式的不足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作用以及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翻转课堂”使这种学习方法更加完善,使其有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它将掌握学习法中学生自己分配学习时间和调整学习进度的优势体现出来,学生能够自我安排时间进行视频学习和线上交流,在课堂上进行测试提供反馈,直到掌握后进行下一个学习目标。

三、“翻转课堂”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翻转课堂”将教师直接传授的教学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深度融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让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翻转课堂”看似“剥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其实体现了他们更多的主体灵活性。学生课外进行自主视频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学习任务、教学视频制作、以及课堂上的提问交流管理都是由教师来掌控的,由此看来,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帮助者和合作者。

四、“翻转课堂”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

1.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

尽管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一直在倡导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多年来却未落实到实处。“翻转课堂”的出现,更进一步折射出教育过程关注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教师要转变“只需传递知识”的思维模式,改变不断催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注重学习过程,把培养能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发展高级思维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民主参与讨论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2.教师应掌握必要的技术运用能力

可汗学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制作精良、画面简单、清晰、明确的教学视频。冷静思考,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独立拍摄、录制、剪辑视频的技术?科学的教学模式得以实践,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教师要掌握高水平的技术运用能力,才能更好的将“翻转课堂”的理念深入实施。在视频录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考虑技术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要做到预知学习问题的难度性。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解,不要跳过意义建构必须的“间隙”。

3.教师应提高对学习过程的掌控能力

“翻转课堂”的互动很多,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大班额制度下,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疑问的时,很多中国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主动提出来,他们更多的会在乎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所以教师课堂的掌控一定要适用于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任感、亲切感,引导他们将问题表达出来,促进良性的循环和互动。

4.教师应确立新的评价理念

教师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评,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翻转课堂”的评价标准更多关注教育评价的过程观,即形成性评价。侧重评价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得到”和“体验”到了什么,具备了怎样的经验,增长了哪些阅历,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翻转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情感方式的形成。它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方式和建议,使学生更好进行总结,不断地完善自己。

“翻转课堂”的出现,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激励又是挑战,它是自下而上的变革,教师应抓住机遇,采用合理的方式,使“翻转课堂”的内涵和教育理念得以倡导,发挥积极作用,才更好地为中国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2]张红艳,龙荣培.试析翻转课堂在国内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挑战 [J].文教资料,2013.

[3]the flipped classroom.

[4]翻转课堂.

上一篇:试析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念及其实现 下一篇:高职大学生自尊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