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运动营养的误区

时间:2022-05-15 01:16:08

解说运动营养的误区

误区1

多吃蛋白质就能多长肌肉

肌肉只有在运动后遭到破坏才会增强合成能力,因此,锻炼前后摄入的蛋白质能确保身体获取到肌肉修复和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一般业余运动爱好者每天所需的蛋白质总量是每公斤体重0.8~1.0克。运动员需要根据活动量来确定所需蛋白质的比例。如果是想健美,可以吃蛋白粉。如果只是正常锻炼身体,则没有必要。那些额外摄入的蛋白质只会变成额外的热量而已。

误区2

补充维生素就是补充能量

维生素确实不能补充能量,它只是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当人体缺乏微量元素时,适量的补充可以弥补不足,但效果要在好几个月后才能显现,不是短短几分钟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它们作为代谢的辅酶,作用在于协助实现多种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生化反应。运动时,主要会随着汗流失一部分水溶性的维生素,所以要及时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C。蔬菜、水果、粗粮等都是良好的来源。吃维生素制剂也可以。

误区3

需要水分时会感觉口渴

运动前就应少量喝水,不能感觉渴了再喝。口渴感觉能有效地提醒人体避免脱水,锻炼时口渴的感觉并不是身体脱水度的准确标尺。运动过程中可以少量补水,但是要注意多次少量的补水原则。根据自己的出汗程度制订补水计划才是最可靠的。出汗多,就多喝点;出汗少,就可以少喝点。减肥的人想通过运动排汗的方式减掉水分,而不及时补水,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减肥不应当限水,否则会导致严重脱水。

误区4

喝运动饮料并不比喝水好

如果锻炼的时间较长,或在天气较为湿热的情况下,运动饮料是比水更好的选择。对于一般健身者,富含矿物质的矿泉水就够了。选择运动饮料关键要看所含成分中的电解质、维生素和糖。运动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人体血糖水平,运动饮料里的钠有助于加快人体对水分的吸收。

误区5

锻炼前吃什么并不重要

在锻炼之前进食的目的是减少饥饿感,保证体内有足够的糖原,让运动者感觉舒适。锻炼前摄入的食物应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适量的蛋白质、尽量少的脂肪与纤维。运动中肌肉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摄入足够的主食可以帮助储存更多的糖原以备运动时的消耗。摄入适当的优质蛋白质可以帮助运动中肌肉的损伤及时修复。同时,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摄入可以保证身体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运动中或运动后也可适量补充。应避免在强体力活动开始前1小时进食大量糖类食物,这会引起胰岛素过量释放、血糖迅速升高,会导致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运动后的恢复对于锻炼效果的产生至关重要,在这一时期应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补充,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此外,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的营养物质也应充分补充。

上一篇:稀土钇(Y)对Al―5Mg合金锻造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电梯常见运行控制方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