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母子绝望风雪夜,18位汉子6小时冰路惊魂生死时速

时间:2022-05-14 11:55:11

难产母子绝望风雪夜,18位汉子6小时冰路惊魂生死时速

夜黑风急、天寒地冻、风雪肆虐、道路瘫痪、电路中断……2008年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凝冻灾难,将一位产妇及腹中的孩子推到了生命的悬崖:如果不尽快送往15公里外的医院,母子均有生命危险。

可是,在这天黑路滑的风雪之夜,道路结冰车辆无法通行,连人行走也极其困难,就在产妇及其丈夫绝望的时候,18双陌生的手推着产妇冒着风雪踏上了15公里冰路,一路惊魂、险象环生……

18双陌生而温暖的手给予了产妇极大的鼓舞,使她坚强地挺过了严峻的生命灾难,6小时生死时速,随着一声男婴问世的啼哭,在医院的产房里,产妇脸上流溢出幸福的微笑……

边远山乡雪凝路断,难产母子绝望风雪夜

2008年1月13日以来,贵州自东向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凝冻雪灾,全省86个县(市、区)有52个受灾,道路结冰,交通中断,电力设施严重受损,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应急状态。

地处边远山区的息烽县鹿窝乡是这次凝冻雪灾的重灾区之一。一连10多天的低温雪凝天气,使该乡通往县城及周边乡镇的公路结冰厚达六七厘米而封闭;多条输电线路杆塔倒塌、断线、配变受损而停电;程控电话全部瘫痪……

1月23日傍晚,鹿窝乡杨寨村已是漫天风雪。恰在此时,怀有身孕的妇女杨开香肚子开始隐隐疼痛,出现了生产的预兆。为确保万无一失,杨开香的丈夫陶洪请来了四五个亲友,连夜冒着风雪将她送到了乡卫生院等待婴儿的降生。

鹿窝乡卫生院不但设备简陋,而且因为凝冻雪灾,已停电好几天了,仅有的一台B超也无法运行。医院本着为产妇安全着想,第二天一大早便劝杨开香夫妇转院到条件较好的九庄镇医院。因眼下到处是冰天雪地,加上前一天晚上从村里到乡里已折腾了两三个小时,考虑再三,他们决定留在鹿窝乡卫生院继续观察等待生产。

1月25日下午4点多钟,杨开香的腹部疼痛不断加剧,可是2个小时过去了,躺在产床上的杨开香已使尽全力也无法将孩子生下来。卫生院妇产医生觉得情况不对,立即请求乡计生站手术医师梁辉、施汇英给予技术支援,两位做过无数例引产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反复进行检查,确诊杨开香腹中的胎儿胎位不正,必须尽快施行剖腹产,否

则不但保不住胎儿,而且产妇也有生命危险。

得知诊断结果的陶洪脑袋“嗡”的一声,紧紧拉着院长班朝凯的手说:“班院长,你就给我老婆做剖腹产吧!你一定要救救她呀!”说着扑通跪在地上。班朝凯将他扶起来,摇了摇头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救你妻子呀,你看我们卫生院就这么个条件,根本不可能做剖腹手术,唯一的办法是尽快转院到九庄!”

此时,已是下午6点30分,室外风雪交加,气温低达零下6度。鹿窝乡是息烽县最边远的乡镇,距最近的九庄镇也有15公里,眼下通往九庄镇的公路结冰已厚达六七厘米,车辆无法通行,人走在上面一步三滑,根本无法行走。

陶洪心里非常清楚,在这样的风雪之夜,要将妻子送到九庄谈何容易?绝望到了极点的陶洪紧紧拉着杨开香的手悲泪横流:“开香,我对不起你,眼睁睁地看着你这样挣扎,我却不能救你,我这还是什么男人呀?”杨开香一边一边有气无力地说:“陶洪,别自责,认命吧,也许这就是命……”

望着妻子满眼绝望的神情,陶洪的心像刀剜一样的痛。他站起身来,拉着妻子往背上一背:“来,我背你,就是爬我也要爬到九庄!”杨开香紧紧地搂着他摇了摇头说:“别说傻话,我们已到不了九庄了,你有这番心意,就是死我也瞑目了,只是可怜肚里的孩子……”夫妇俩如生离死别泪流满面。

院长班朝凯安慰他们说:“小陶,别绝望,我们再想想办法!”班朝凯边说边拨通了鹿窝乡副乡长黄翔的手机请求援助!到村里检查灾情刚回到乡政府还没来得及吃晚餐的黄翔突然接到这样事关人命的电话,一下子惊呆了,但他立即果断地对班朝凯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控制事态,争取时间,我想办法组织人员帮助产妇转院!一定要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接着,黄翔安排值班人员小李去准备电筒、手套、袜子等物品后,找来附近的职工,临时组成了8人的产妇护送队。

18位汉子雪夜护送,15公里冰路一路惊魂

傍晚7点,以黄翔为队长的护送队带上刚购买的8条绳子、18支电筒、20双手套,迅速赶到乡卫生院。绝望中看到8名陌生的汉子雪夜赶来护送自己的妻子,陶洪像是遇到了大救星,一下跪在黄翔的面前。黄翔一边扶起陶洪,一边吩咐职工将杨开香抱上手术车。到九庄镇要爬7公里的长坡,翻越海拔1700多米的凉水井大山,还要走5公里的下坡路,再向前行进3公里才能到达。

为防止上坡下坡载着产妇的手术车无法控制,8名护送队员分别将绳子的一头系在腰间另一头绑紧手术车的四周,使人车连为一体。大家戴上手套,拿起电筒,便冒着风雪踏上了通往九庄镇的冰路。

望着护送队悲壮出发,大家感动了,院长班朝凯、计生站的医师梁辉和施汇英、乡上的7名年轻人都加入了护送队伍……加上杨开香的丈夫,护送队伍迅速扩大到了19人。

路上结冰,尽管大家在鞋上缠了草绳,但还是一步三滑迈不开步子,只能小步小步地挪动,护送队刚走出不到一公里,就先后有3个队员重重跌倒,一位跌伤了手臂,一位摔伤了右腿,一位跌肿了鼻梁,可是,他们在队友的搀扶下爬了起来,又继续上路。

18名护送队员推着载着产妇的手术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来到凉水井大山脚下。寒风夹着冻雨呼啸而来,抬头仰望,朦胧夜色里的凉水井大山已是一座白色冰山,那条足足7公里蜿蜒而上的冰路隐约可现,大伙不禁望而却步,空气顿时凝固了。

“再难,今晚也要把产妇送到九庄镇!”黄翔发话了。“施汇英和班院长负责照看产妇,其余人员跟我一起在前面拉!”在黄翔的安排下,16名队员手挽着手,拉着系着手术车的8根绳子,沿着公路并排着漫漫向上攀越……

杨开香的一阵紧似一阵,直扎大家的心窝,大家多想加快速度,尽快把她送到医院,可是双脚就是不听使唤,步子一向前迈进,就立即往后滑,一旦止不住就跌倒了,半响也爬不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行程却不到2公里,大家安慰杨开香说:“小杨,你一定要坚持住啊!”杨开香眼含泪花,默默地点头。

越往山上走,风雪越来越大,坡度越来越陡,行走越来越艰难。在上一个约摸40度的陡坡时,大家无论怎么努力,脚就是直向后打滑,“叭叭叭――”右边的四五名队员跌倒了,由于大家手搀着手相互牵扯,随即又倒下五六个,接着左边的四五个也倒下了,并不停地向后滑……

载着产妇的手术车由于失去向上的拉力,随即向后滑行,一直滑向路的左边沿,再往后滑就要掉下悬崖了,黄翔见状惊出了一身冷汗,他顺势滚到路右边的排水沟里,系在腰间的绳子才将手术车拽住。几个队员艰难地挪过去,将手术车慢慢地拉回路中间。

黄翔从排水沟里爬起来,手臂被活生生地扯下了一块皮,冰水渗进去,钻心地疼。可是从惊魂中惊醒过来的黄翔,顾不了那么多,他认真查看路况后,及时对行走线路做了调整:“走排水沟!”在黄翔的指挥下,七八个队员跳下路边的排水沟,一手推着手术车,一手扶着沟边一寸一寸地迈进……不多久,大家的双手冻僵了,鞋子裤子全湿了,头发、眉毛、外衣结满了厚厚的冰块。

大家冒着严寒,一路惊魂跋涉3个多小时,就在体能消耗殆尽时,终于征服了7公里的长坡,渐渐地登上了海拔1700多米的凉水井大山。这里的冰雪结得更厚,许多树木被冰雪压断横倒在路上,风刮得更猛,呼啸的风声刮得人们心里发紧,刮在脸上如刀刻,气温也低达零下八九度,全身结满了冰块的队员们手脚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快撑不住了。

作为副乡长,黄翔知道这个时候自己是大家的主心骨,一旦退缩了,产妇是真的送不到九庄了。他提高音量对大家说:“打起精神来,我们怎么说也不能把产妇扔在这冰山上!大家跺跺脚,搓搓手,就暖和了!”他的这番话稳住了大家的心。

更令黄翔担心的是杨开香,从乡卫生院出来她已经在风雪中挣扎了3个多小时,盖在她身上的被子早已结了冰,不知现在情况如何。黄翔用电筒照了一下杨开香,发现她也被冻得脸色发紫,不停地打着寒颤,声也越来越微弱了……黄翔俯下身去对杨开香说:“小杨,你一定要挺住啊,千万别放弃,你看,这么多人在全力帮助你!只要你不放弃,我们下5公里的坡,再往前走3公里,就到九庄镇医院了,到了那里,你和孩子都安全了!”杨开香吃力地睁开眼,坚强地点头……

陌生的手最有力,6小时生死时速母子平安

山口寒风越刮越猛,不时有树枝被冰雪压断的声音传来,时间像凝固了似的漫长,黄翔自觉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查看时间,突然发现手机有信号了,他立即拨通了九庄镇医院的电话。“你们抓紧时间送过来吧!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接电话的正是该医院院长杨崇常。

得到九庄镇医院的肯定回答后,为抢抓时间,黄翔又组织护送队继续赶路。在山顶蜿蜒的近一公里公路上被冰雪压断的树木横七竖八,手术车根本推不过去,送护队只能用手连人带车抬着绕过横倒在路上的树木,艰难地往前走。

迎面的狂风吹得大家直打冷颤,手脚都不听使唤,在跨越路上的障碍物时,先后有七八人被树枝绊倒,树枝划伤了脸额,鲜血直流。可是大家望着杨开香的情况越来越糟,都不忍驻足片刻,继续踉跄前行。

深夜11点,大家终于翻越了凉水井大山,公路渐渐地下坡了,路上的树枝也渐渐地少了,大家这才将手术车放下来推着前行。这时,负责照料产妇的计生站医师施汇英发现已奄奄一息的杨开香停止了,眼睛渐渐地闭下了。产妇如果这个时候睡过去,也许就醒不过来了。施汇英觉得情况不妙。

陶洪拉着杨开香的手哭喊着:“开香,你睁眼看一看,这么多好心人都在帮我们,你一定要坚持啊,不然对不起他们呀!”一串泪水滴哒滴哒地掉在妻子失去血色的脸上。

黄翔一边嘱咐大家赶快赶路,一边对杨开香说:“小杨,大家与你无亲无故,却在这冰天雪地冒着危险来送你,唯一的心愿就是要你们母子平安!你如果这样放弃了,大家今晚受的苦就白受了,你看看有这么多人都摔伤了……”

杨开香被这番话激活了,看到她吃力地睁开了眼,黄翔举起手电筒,一一地照着一同护送的队员。望着一个个陌生面孔满脸的伤痕、一身的冰块,杨开香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感谢……大家!我……一定……坚持……”

虽然杨开香在咬牙坚持,但她的体能是有限的,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尽快把她送到医院,提前一分钟她们母子就多有一线平安的希望!为加快行程,黄翔结合下坡路容易滑行的特点,做了一下分工:4人在前面挡住手术车,4人在两旁扶着车子,预防车子冲下路坎,其余的在后面拉绳子,控制车速,尽可能加快速度!

就在护送队伍在路上艰难行进时,同样因凝冻雪灾停电的九庄镇医院火速召集骨干医务人员,紧急部署,做好手术准备――租发电机保证电源供给,生好火炉,安排食宿。当得知发电机缺少汽油时,派出人员四处借油,并请镇供电所派出电工为医院改了线路……

深夜12点30分,护送队终于安全地将产妇送下了5公里下坡路,再行进3公里就到医院了。然而,在风雪中经历了5个多小时的颠簸,加上腹部剧烈阵痛,杨开香因体能耗尽而昏迷过去了。施汇英和班朝凯立即进行紧急施救,可是无济于事。

此时,施汇英伸出自己的双手说:“听说大家的手叠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愿意帮助小杨的请伸出手,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帮助她打败死神!”一时间,大家一边喊着杨开香的名字,一边纷纷伸出手,一双双陌生而不断透出体温的手叠加在了一起,越叠越厚,越叠越高……

也许是一双双陌生的手汇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增强了杨开香生命的张力,也许是听到了大家真切的呼唤,杨开香昏迷了10分钟后,居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了!

大家立即推起杨开香小跑着往3公里外的九庄镇赶,前面的人摔倒了,后面的人接上来推,摔倒的人爬起来,又紧接跟上……

“到了!到了!”大家连滚带爬,雪夜里6小时生死时速,1月26日凌晨1点,大家终于将杨开香推进了九庄镇医院大门。该医院在门口等候的医务人员从护送人员手中接过手术车,迅速将杨开香推进温暖的产房。

产房外静寂一片,空气非常紧张。陶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担心妻子闯不过这一关,而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分钟就像一个世纪那样漫长。18名护送人员则一脸凝重地伫立在产房门口,心里默默地祈求上苍保佑杨开香母子平安!

1时20分,产房里传来婴儿破世的哭声,大家的心里都七上八下的,他们知道婴儿出生了,但不知杨开香怎么样了,不知她是否还平安。5分钟后,那扇令大家心悸的门终于打开了,妇产医生抱着婴儿从产房里走了出来,欣喜地告诉大家:“也许是一路上颠簸,校正了胎位,产妇顺利生下一个男婴,母子平安!如果晚来20分钟,产妇和婴儿都没救了。”大家悬着的心才渐渐地放了下来。

随后,杨开香被平安地推出产房,虽然已精疲力竭,但望着产房外冒着风雪一路惊魂护送她的18位陌生人,她的眼里滚动着感激的泪水……老实忠厚的陶洪此时扑通给大家跪下:“谢谢!谢谢!你们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说着不禁泪流满面……责编/小苑

上一篇:藏在私房钱里的信任 下一篇:走出无性婚姻,我们仍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