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14 10:17:11

保山市隆阳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简要分析。保山市隆阳区是一个有着近90万人口的农业大区,人口多、土地少,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坝区和热区条件优越,但人多土地少;山区人少土地多,当条件恶劣,土壤贫瘠。这一系列因素严重制约着隆阳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劳务输出、整合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硬件设施和深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得收入,政府得发展,确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保山市东北部,国土面积5011平方公里,人口近90万。全区共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山区、半山区占81.7%,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023米,属山区农业县,近几年来隆阳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多、土地少、土地面积分散。隆阳区多数乡镇人口多,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到一亩,且土地分散。少数乡镇,如“四瓦一水”、杨柳等乡镇虽然土地面积较多,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土壤贫瘠,农业基础设施非常差,对农业发展是一种制约,而不是优势。土地分散化不仅仅制土地分散给很多家庭经营,而且还包括每个家庭所拥有的土地的不集中。隆阳区以山区地区较多,坝区较少,农业生产是很难适合机械化操作的。又加之由于土地过于分散,使坝区易于机械化耕作的土地也不便于或无法实行此种生产方式,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加大,生产效率也相应十分低下。很多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换来的仅是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口粮,额外收入几乎为零,倘若遇上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那可真是入不敷出了。据了解,隆阳区几乎全部农村的土地存在着分散化的问题。土地分散化使农业生产成本远远大于收入,很多农村因此便委托别人耕种或干脆弃之不种进城或外出打工。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显著。多年来,隆阳区通过生态示范项目、滇西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粮食自给工程、温饱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高稳农田面积有所增加,但标准化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高产稳产农田仅仅局限于坝区板桥、金鸡、河图、汉庄、辛街五个乡镇。农田基本建设不配套。中低产田地面积大,尤其西山片,基本谈不上有农业基础设施,现有的24.64万亩常用耕地中,仍有13.21万亩左右的中低产田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3.6%。山区、半山区水利设施不足,灌溉条件差,影响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增收困难。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致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以农民养猪为例,饲料平均价格在200元以上,玉米价格平均每市斤超过1.5元,一头猪出栏需要花费成本就近两千元,而生猪价格仅六元左右,肉价却持续高涨,致使农民在为别人打长工。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在隆阳区农村中,尽管农业收入不高,但大部分农民还都从事着农业劳动,粮食生产成为农村的主要产业。80%以上的农民目前还把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渠道。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土地;另一方面则是农民离开土地后就没了生活资料同时也没了工作。毕竟在农村中很少有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活动,绝大多数村寨几乎看不到一家生产企业。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没有集中化、规模化种植的理念,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种植烤烟、水稻、玉米、大豆、辣椒、蔬菜等各种作物,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一是建设起步晚、投资力度小、基础设施差;二是仪器设备严重缺乏,服务手段落后;三是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农技推广体系网络不健全。

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长期在农经站的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增加政府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治水与改土同步,灌溉水源建设与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同步开展,生物、农艺措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结合地力培肥、适用增产技术措施推广应用,为隆阳区实施生态、循环、外向型农业打下基础。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立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良种和各项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大力发展烟草、优质米、油菜籽、反季蔬菜、甘蔗、咖啡、香料烟、优质水果、绿豆、酿酒葡萄、蚕桑、等特色高效种植业,大幅度提高优质农产品的比重。重点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蚕桑产业建设、甘蔗产业建设、酿酒葡萄基地建设、蔬菜植基地建设及加工等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化开发项目,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到65:35。

优化区域布局。根据隆阳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际及不同地域的特点,依托大保、保龙高速公路,区乡公路和坝区风景区、高黎贡山旅游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提升区域功能,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经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构建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形成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其规模发展产业布局如下:蚕桑产业带:水寨、瓦渡、辛街、汉庄、西邑、丙麻等乡镇;葡萄产业带:坝区、蒲缥、罗明、潞江坝、等乡镇;蔬菜产业带:以坝区、潞江坝、等乡镇;优质稻生产带:板桥、辛街、金鸡、汉庄、河图、丙麻等乡镇;优质油菜生产带:板桥、金鸡、辛街、河图、汉庄、丙麻乡镇。绿豆:板桥、金鸡、河图、汉庄、辛街、西邑、丙麻等乡镇。优质玉米生产带:瓦马、瓦房、杨柳、瓦窑、水寨、瓦渡、西邑、丙麻等乡镇;优质甘蔗生产带:潞江坝、芒宽、杨柳、蒲缥;香料烟生产带:潞江坝、杨柳、芒宽。水果生产带:蒲缥、潞江坝、芒宽。咖啡种植带:杨柳、潞江坝、芒宽。

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在全区建成23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其中:依托“高产创建项目”支撑,以板桥、金鸡、河图、汉庄、辛街等乡(镇)为重点,年均种植优质稻7万亩,年产优质稻3.5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在板桥、金鸡、河图、汉庄、辛街、西邑、丙麻等乡镇年均种植以小绿豆为主的优质豆类5万亩,年产量2万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潞江坝、杨柳、蒲缥、芒宽等

上一篇:建立地震巨灾保险可行性 下一篇:北京地区生活气象指数服务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