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代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根源

时间:2022-05-14 09:37:49

论哈代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根源

[摘 要] 哈代虽是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但在其作品中已出现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萌芽,本文从其家庭背景,个人情感经历,所处历史语境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挖掘出哈代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根源。

[关键词] 哈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根源

一、从哈代出生的家庭背景分析

哈代1840出生在一座茅草房,父亲是名石匠,平时却爱好音乐,这使哈代从小能受到音乐的熏陶,通过音乐接触到社会不同层次的人员。另外受父亲影响,喜欢上了建筑,1856年开始在一名教堂建筑师身边做学徒学习建筑。以上这些经历使哈代能更多地接触到不同阶级人员的生存状况,了解到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丰富了哈代的阅历。而其母亲在济贫院长大,做过侍女、厨娘,但却聪慧,教过哈代许多民歌民谣,而那些乡间民歌使哈代更直观鲜明地接触到底层民众。

据“传记家考察,不论是哈代的父系还是母系亲属,也就是他的叔伯姑表姨表长辈或同辈,也多是石匠、木匠、靴匠之类从事个体劳动的手艺人。因此哈代所出身的家庭背景,无疑是属于社会下层的劳动阶段。”[1]

从上可以看出哈代从小就见识了底层理想实现之艰难,看到了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精神上的创伤及他们与社会间的分裂所导致的悲剧命运,这对其“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悲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环境基础,是他作品中蕴含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萌芽的前提条件。

二、从哈代个人情感经历分析

通过哈代优美的文学作品我们就能感知其情感之丰富。哈代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位妻子叫爱玛・拉维尼娅・姬弗德。哈代在自身努力与妻子的柔情激励下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那时他们感情和谐。可随着时间推移,二人在性格、价值观念上的差异逐渐加大,冲突越来越多。曾经的恩爱情侣,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哈代感到与爱玛过去那种融洽的情感完全破裂。“爱玛不无悲痛地写道:‘至少有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一直是个全心全意爱他的妻子,可是最近四、五年,天哪,真糟!’”[2]。

三、从哈代所处的历史语境分析

人是历史中的人,我们不可能脱离历史背景来研究一位伟人的思想,接下来本文将从哈代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思潮两方面来论述哈代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根源。

1837维多利亚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君主立宪制彻底巩固。可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同时,它的相对面是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英国运动就是种尖锐对立的表现之一。资本对人性的异化、工农所遭受的压迫导致的悲惨命运等等都进入到社会有识之士的眼里。恩格斯曾这样描述英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农业工人“他们的食物又坏又少,衣服破破烂烂,住所狭窄简陋,只是一间没有任何设备的可怜的小茅屋......这并不是关于英国的某一个农业区的偶然的报导;无论在南部或北部,东部或西部,贫穷都同样地严重。”[3]而哈代同样论述道“我在童年时代认识一个牧童,不幸得很,他不久就因贫穷而死去了――在解剖时,发现它的胃里只有一点小红萝卜。他的父亲每周赚六个先令……”[4]而在1878-1879年英国又发生了经济危机,导致人与社会的尖锐冲突与分裂,这些给身处其中的哈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当时英国农村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七十年代震撼英国的经济危机,对哈代的世界观的形成和创作发生很大的影响。”[5]哈代从所处的历史语境中感受到资产阶级道德的伪善、人精神层面的绝望、空虚、悲观、社会异化势力对人的压迫而导致的人的异化变形。从社会思潮来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得出包括人内在的一切生物并非上帝所创,而是不断进化而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理论惊世骇俗,完全动摇了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根基,改变了人们对人、社会本质原有的思维方式,思想界开始产生信仰危机并由此衍生出虚无主义、存在主义等悲观思想。“就文学讲,进化论思想影响了整个维多利亚时期的所有作家。”[6],“正如哈代自己所说,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开始崇拜达尔文,受到进化论的影响,……在1911年和1924年哈代两次列出对他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名单,他们是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休漠等。”[7]正是因为接受了进化论,哈代才敢于反传统,并在其思想中逐步形成对宗教与虚伪传统道德的叛逆精神。哈代的这种反传统精神在以崇尚道德风尚为典范的维多利亚时代具有惊世骇俗的影响,而哈代这一反传统的精神和对过去信仰的怀疑正是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息息相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别从哈代的家庭背景,个人情感经历,所处历史语境等三方面阐释了哈代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根源,使我们坚信哈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产生有其必然性,而非空喊口号,牵强地生搬硬套,因此哈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萌生是顺应历史潮流,怀胎十月后的新生儿,是滚滚的历史车轮把哈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萌芽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张玲.哈代[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09.

[2]王福和,肖淑芬,徐亚杰编.外国文学史话・西方19世纪后期卷[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1:2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53.

[4]F・E・哈代.托马斯・哈代传第二卷[M].伦敦:麦克米伦公司,1933:96.

[5]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英国文学史1870-1955[M].秦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15.

[6]常耀信.英国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15.

[7]张志清.达尔文主义与苔丝悲剧的社会性[J],求索,2010(9):141.

作者简介:何亚敏,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文学研究。

上一篇:吹牛大王的故事 下一篇:搭建体育教学平台 实现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