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境庐

时间:2022-05-14 07:05:40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一座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就如一本内容丰富的书,需要慢慢地体味,更需要一种灵性的感悟。

“夕阳人境外,千古此精庐。”在一个忽雨忽晴的夏日,我怀着一种敬仰和闲适的心情,来到广东梅城东山大桥下的小溪唇,品读黄遵宪读书治学之所“人境庐”这本底蕴厚重的书。

悦读人境庐,它是一本园林建筑的书。人境庐取意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于1884年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人境庐占地面积只约500平方米,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由厅堂、七字廊、五步楼、十步阁、息亭、鱼池、假山、花圃等组成。从书斋屏风左侧进去,顿觉豁然开朗。行走在七字廊内,只见院落中央绿意盎然,令人惬意。突然,我眼前一亮,被两株含苞待放的植物吸引,同行的老伊说是夜合花,乃黄遵宪当年亲手所栽。参观五步楼,曲径通幽,拾级又登十步阁。向下俯览,只见荷塘碧叶叠翠,田田的叶子间点缀着朵朵粉红色荷花,塘边杨柳阿娜摇曳,如绿衣少女起舞翩翩。放眼远眺,梅江风光尽收眼底。我问老伊:“十步阁的楼梯为何是十二级?”老伊说:“五步楼、十步阁取自《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环顾人境庐内外,绿树成荫。楼阁亭榭高低相衬。廊井池圃,花木扶疏,清香扑鼻,弥漫着山野田园韵味。我想,黄遵宪作为一位文化大师,无论有意无意,他把自身的文化价值,熔铸在了他用心构建的这一园林式的书斋里。

悦读人境庐,它是一本楹联荟萃集。人境庐庭院内外,有不少黄遵宪自撰的联语,如门联:“结庐在人境,步履随春风”;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特别是息园的这副数字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故居的环境,表达了主人的磊落襟怀,追求安逸宁静的心境。

悦读人境庐,它更是一部人物传记。黄遵宪不仅是一位“诗界革命”的旗手,更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有13个年头游历日、英、法、意、比、美、新等国家及香港等地,亲身感受西方文化浪潮。他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变法被罢官后回到人境庐,仍不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从改良走向革命。可以说,黄遵宪的理想、人生、品格,都寄寓于这一座“人境庐” 。

人境庐,是一道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悦读“人境庐”, 让我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宁静的栖息。

上一篇:炎炎盛夏 在旧京古寺洗涤心灵 下一篇:不丹 探寻神秘快乐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