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建设国家公园的理论探索

时间:2022-05-14 01:23:10

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建设国家公园的理论探索

[摘 要] 海南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具备了建设国家公园的基础条件。在海南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程中,建设国家公园也能更加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海南珍稀的热带雨林资源。通过深入调研,海南鹦哥岭地区是一片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天然林分布区,保护区内的热带雨林和生态系统保存的较为完整。本文从资源条件、适宜性条件和可行性条件三个方面标准出发探索以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海南;鹦哥岭;国家公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122

[中图分类号] F590;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210- 03

0 引 言

为了保护一个或者多个典型的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国家层面建设的为生态旅游、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场所而划定的区域。该特定的自然区域通过政策法规层面划定从而更好的对该地区进行特殊的保护、管理。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公园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自然保护区更不是一般的旅游景区。

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 Catlin)首先提出“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由于是第一所国家公园概念,国家(National)是区别于私有,公园(park)则是为了强调其公共属性,国家公园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可供民众游览的保护区。自从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目前,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近1万个国家公园。

美国黄石公园在建立之初,就以法令的形式明确表示:“国家公园服务体系是为了保护风景、自然和历史遗迹、区域内的野生动物,并为游客提供娱乐场所而建立的”。因此,在美国,国家(National)是区别于私有,公园(park)则是为了强调其公共属性,国家公园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可供民众游览的保护区。

1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

关于完整的国家公园概念在我国建设的时间上比较晚。第一个称谓上叫做国家公园的是于2008年在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公园概念,实际上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多类似国家公园的保护区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家海洋公园、国家遗址公园等诸多类型。随着旅游业的兴旺,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7 698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64%。国家公园的创立是对未来信念的一种表达,是人类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海南的生态系统相对独立完整,经过几千年的岁月加之独特的地理地貌形成了以热带雨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由于交通原因使海南保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较低的人口密度,较好环境资源。独特的热带气候是海南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为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1.9 %。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也较为完善,其中海南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珍贵,为人类动植物资源的基因保存上意义重大。符合国家公园内应具备资源的国家代表性,拥有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核心资源的条件,并且海南具有全球或全国同类型自然景观或生物地理区中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中国唯一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区)。珍贵的自然遗产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使海南岛具备建立国家公园的条件,通过国家公园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等珍贵的自然遗产。

2 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建设国家公园条件分析

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的鹦哥岭在2004年7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了省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以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唐芳林博士的资源条件、适宜性条件和可行性条件等三个方面标准出发探索以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

2.1 资源条件

首先,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具有高度原始性的完整的生态系统。鹦哥岭保护区的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中国单位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整理发现,鹦哥岭地区较为完整的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的原始热带雨林,约有250多平方公里,而已经命名的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其连片的热带雨林也仅有150多平方公里,其他的几个热带雨林保护区如霸王岭、吊罗山、五指山等就数量上更少。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护区鹦哥岭由于交通相对较为闭塞、又没有经过旅游景区开发因此较为人烟稀少。整体的地理地貌和环境呈现的是原始特征,是我国非常稀有的热带雨林处女地。

其次,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位于全国前列。在保护区内部有大量丰富的生物,其中维管束植物2000种以上,包含着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Ⅱ级17种,海南特有植物132种;陆栖脊椎动物27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36种,有31种列入CITES公约,5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15种动物为海南岛特有种(占海南岛的65.2%),有64种是海南岛的特有亚种(占海南岛的68.8%);还包括大量的稀有珍贵的昆虫种类,约有15目99科456种。鹦哥岭森林具有比海南其他林区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其森林原生性较强。

2.2 适宜性条件

2.2.1 区域面积及资源的适宜性

位于东经109°11′27″~109°34′06″,北纬18°49′30″~19°08′41″的鹦哥岭海南省级自然保护区,南北宽约33 km,东西长约39 km,保护区地跨白沙、琼中、五指山、乐东、昌江5市县,总面积50 464公顷,南北宽约33 km,东西长约39 km,区内最低海拔170 m,最高海拔1 812 m。海南岛国家公园范围可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规划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南中心部位,面积约10 000 km2。

2.2.2 可观赏性和游憩适宜性

鹦哥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着优美的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景观,珍禽异兽,大河、瀑布、人文景观等。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周边有6个乡镇19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8 337人,其中黎族有16 443人,占总人口的89.7%,其余的是苗族,有1 894人。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世代以农耕为主,保留了较为原始的耕作和生活方式。适度的开发原始自然生态和黎苗文化为主题旅游项目能够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拓展、科普教育等活动。

2.2.3 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适宜性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市县内具有区域内的优秀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条件,满足在资源管理和开发上可操作性较高,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条件与建设国家公园的管理和开发不冲突的条件。鹦哥岭保护区是海南岛陆地保护区的中心枢纽。鹦哥岭保护区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其东面为五指山保护区,东南面为吊罗山保护区,西南面为尖峰岭、佳西、猕猴岭三大保护区,西面为霸王岭保护区,北面为黎母山保护区。鹦哥岭保护区在其中起到纽带连接的作用,使海南的单体面积小,岛屿破碎化的保护区得到连成一个整体成为现实,因此,它是海南岛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心枢纽。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建设国家公园在区域上规划上,其边界易于识别和确定。划入国家公园的土地利用类型应适合于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3 可行性条件

2013年,党的十在顶层设计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国内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探讨上有了政策依据。国家公园的建设通代表一个地区的整体生态旅游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最高档次的特殊旅游和生态保护项目建设。

海南从2008年就开始准备建设国家公园。海南岛国家公园范围初步定为由海南中部热带雨林核心地区构成。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与海南省前期规划区域相符,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建设我国第二个国家公园,从海南省对于建设国家公园的准备工作看出海南省对建设国家公园的支持力度,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政府的战略规划上,海南省建设国家公园已经具备良好的政策条件。

3 海南建设国家公园的意义

3.1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缓解海南保护与发展的冲突问题

海南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突出的现实,有必要强化生态系统保护。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以建立科学的自然保护体制为目的,完善保护区体系,提升海南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水平。鹦哥岭地区森林与鹦哥岭的地形地貌一到影响海南全岛气候,保护鹦哥岭地区森林植被,将从根本上影响海南岛整体气候,强化海南岛的生态系统。

3.2 解决保护区交叉重叠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自然保护区、林区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多重机构对保护区进行管理保护,在鹦哥岭保护区周边有五指山保护区、吊罗山保护区、霸王岭保护区、黎母山保护区等等各类自然保护区,在地域上相互交叉重叠,在管理上存在权责交叉,从而导致保护的效率下降。因此以鹦哥岭核心雨林地区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建立以资源产权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破解目前自然资源保护多部门监管但效率低下保护不利的困境,通过区域立法形式实现“一园一法”,提高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效果。

3.3 保护海南主要生态植被,保证民生安全

鹦哥岭地区具有最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每年降雨量较大。同时,保护区周边内核溪流众多,且岛内两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也在此地发源,多处水系经此汇聚左右着岛内的水系形态。因此,建设国家公园能更好的保护好鹦哥岭的植物资源,改善水系源头的生态环境,生态的合理保护有利于增加这两条岛内生命河流的容水量,提高水源质量,对岛内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4 解决自然资源保护资金匮乏的困扰

目前,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来源多样管理较为混乱,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很难有效对整体优质自然资源进行系统保护合理开发,建设国家公园资金来源有了较好保障管理部门唯一。国家公园建设是从国建生态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由国家财政来保证建设投入和运行费用,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3.5 调动地方政府的自然保护积极性

自然保护区具有全民的公共性,但是有可能会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国家公园模式能有效破解自然保护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国家公园通过国家的战略资金和建设较好的自然生态保护,又能带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样能够调动地方积极性,把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结合起来,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发展。

4 结 语

综上所述,海南以鹦哥岭为核心建立国家公园满足资源条件、适宜性条件和可行性条件三个方面标准出发探索以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建设以海南鹦哥岭为核心的国家公园,将有效地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等珍贵的自然遗产,特别是鹦哥岭区域周边的五指山保护区、为吊罗山保护区、霸王岭保护区、黎母山保护区等等各类保护区地域的珍贵自然遗产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另外,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和海南省对于建设国家公园的准备工作,可以看出,海南省建设国家公园已经具备良好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条件。

上一篇: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化与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