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5-14 07:12:13

浅论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区域 投资环境 综合评价

内容摘要:论文根据科学性、导向性、整体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创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河南省各地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41 文献标识码:A

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取决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争取和利用外来资本,必须研究区域投资环境的状况,制定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以全面客观地把握未来投资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积极有效地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

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内容

所谓区域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或行政区划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空间。区域投资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或区域所具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有机综合。是指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是影响和制约投资活动及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含政治、经济、历史、自然、技术和物质条件等诸多方面。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成的有机整体。其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两个基本特征。即区域内的各条件因素状况有相似的特征,同时有由于各地区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层次及空间布局的非均衡性,各地区所表现出的各自的特殊性。

在投资环境的诸多组成因素中,经济环境是一个涵盖面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因素,它广泛涉及与投资者相关的各种经济内容。如经济体制的健全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物价及货币的稳定性、市场环境、生产要素供给水平、行业竞争状况、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涉外经济政策等;自然资源环境则是指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能否满足投资需要;人力资源条件则包括人力资源的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可供量;技术环境主要包括相应时期的技术政策、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员素质及数量、科技结构与组织结构等。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区域内的运输条件、通讯条件和公用设施等条件区域内交通便利程度等。

国内外现行投资环境的评价与借鉴

目前,国际上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众多,虽各有侧重,但都把政治稳定、法律完备以及行政办事效率等作为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对投资环境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估办法。这些方法大都以国际一流的投资环境为标准,从技术环境、物质环境、人才环境、行政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开放地区进行对比评价,从中找出与一流投资环境的差距,有针对性提出这些地区按国际标准构建投资环境的建议。

但是,从综合评价区域投资环境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国内外现有的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对国家或具体项目的投资环境分析,不适用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不具有可比性;第二,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和数量描述。而在投资环境评估中,定量分析方法,可对投资环境的认识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第三,许多指标体系的指标设计不适应我国现行统计范畴,具体运用时可操作性较低,影响评估的真实结果。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投资环境评价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 对一个区域内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如何选择指标决定了整个评价体系的效果。在指标选取上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全面性:指标选取应从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去反映其系统的整体状况。可比性:指标要保持相对稳定性,选用范围和口径相对一致的指标, 便于城市之间的比较。系统性: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能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可操作性:指标数据的选择、获得、计算必须立足于现有的统计年鉴或文献资料,采用通用的统计口径,便于有效地进行定量分析。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通过以上分析,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兼顾影响投资环境的所有要素。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社会生活环境、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六大类因素,共计55个评价指标。第一层次包括6大类因素,主要考虑全面原则;第二层次是将上述6大类因素分解为23个评估项目;第三层次是针对不同的评价项目,选取55个具体指标。具体指标在选择时要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尽可能进行量化,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相对指标,即考虑了整体性并能显示出区域内的差异性(见表1)。

实证研究

(一)数据的搜集和量化处理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于政府统计公报、统计年鉴,部分数据则需要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指标数据从来源上看分为三类:直接取自统计公报、统计年鉴。这一类有34项,占总指标的62%,可直接用于投资环境评估;合成定量指标。有三项,如通过煤、铁、铝、盐、石油、黄金的储量合成反映矿产资源状况,通过万人拥有犯罪人数和交通死亡人数合成反映社会治安指数,通过养老、医疗和失业覆盖率合成基本社会生活覆盖率等,是通过统计资料一些相关指标合成而成;是定性指标,这类在体系中有18项,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管理效率”和“社会生活环境”两方面。此类指标数据难以直接取得,而在评估体系中又不可缺少,需要通过抽样调查 取得。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由于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较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复杂。因此,需要利用因子分析对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信息浓缩,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各地区在计算各地区在公共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分类评价。

(三)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2010 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调查的数据,首先对各大类指标分别进行了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均通过检验, 适合作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SAS统计软件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各大类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并计算因子得分,计算结果:省会郑州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总体得分1.323,位居18个省辖城市之首,其总体得分是第二名的1.6倍,是第三名的6.9倍,说明其投资环境远优于其他城市,是河南第一类投资环境区;得分处于第二位的是洛阳,总体得分0.806,与第一名相比,洛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与其后的第三名相比优势也异常显着,高出3.2倍,可视为第二类;总体得分0.000到0.200之间的有5个城市,按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安阳、南阳、新乡、焦作和许昌,可视为第三类;得分-0.200到0.000有6个城市,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济源、漯河、濮阳、商丘、鹤壁和开封,可视为第四类;得分-0.200以下的有5个城市,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周口和信阳,可视为第五类。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各省辖市区域投资环境有以下特点:第一,按照得分的离散程度,第一、第二类与其它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余三类,类别与类别之间以及类别内部,虽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数据的离散程度不大。这说明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在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中,郑州、洛阳在区域投资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着,较其它城市优势日益突出。第二,工业基础比较好,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位居前列。第三,改革开放力度大、行动早的城市位次比较靠前。第四,居于后列的多为农业型城市。这些城市原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教育相对滞后,对外来资金吸引力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区域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可看出本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系统和全面,能够较准确的分析和描述区域投资环境的基本特征,评价各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指出其优势及不足。并且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地评估、比较和监测区域投资环境的变化,全面客观地把握未来投资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积极有效地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邓宏兵.投资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尹康,杨涛.“中部崛起”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2005(11)

4.肖璐.国际上五种重要投资环境评价法的评价指标评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

上一篇: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下一篇:市旅游局关于开展“规范旅游市场,建设诚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