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2-05-14 03:25:08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摘 要】刻板行为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广泛存在于智力落后和自闭症儿童中.在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该行为不仅影响了儿童自身的学习,也对其她同学的学习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莫大的干扰。因此,选择恰当合适的干预方法是改善自闭症患儿自我刺激行为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自闭症 刻板行为 积极行为支持 干预

一、 研究对象

郭 * *,女,九岁,顺产。由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抚养。一岁之前母亲表示孩子发育正常甚至在语言方面超过同龄儿童。会说很多个单词,诗词也背诵的特别早。2岁时母亲在陪其上亲子园时发现了异常,在别人叫她的名字时常常会默不作声,听而不闻。喜欢独自玩耍,缺乏与她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尤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喜欢来回踱步,奔跑和转圈。喜欢不停的在自己的眼前晃动手指。喜欢将所有的玩具摆成一条直线。尤其喜爱看车轮转动,经常可以一个人看一天。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讲话,自身说话的能力和词汇量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情绪和行为异常,常会莫名哭泣,声嘶力竭喊叫。经泰安市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诊断为自闭症。 随后家人就带她在儿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有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可视音乐治疗。接受过一次维持十天的听觉统合训练。现就读于宁阳特殊教育中心启智部三年级。

二、具体分析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身上存在典型的自闭症刻板行为。例如她喜欢来回踱步,奔跑和转圈。喜欢不停的在自己的眼前晃动手指。喜欢将所有的玩具摆成一条直线。喜爱看车轮,一个人看一天。在自闭症患者中,重复某一种动作或者声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重复性的动作会随着自闭症孩子的年龄长大而越来越严重。至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导致自闭症患者这些重复性动作的原因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究其原因可作如下分析:

1、体验感官刺激。大部分自闭症研究者认为,自闭症患者的这些重复性动作,如案例中孩子喜欢将手指在眼前晃动,其原因很可能是她因此能够得到特殊的视觉信息。换句话说,自闭症幻患者从这些重复性动作中得到了感官刺激。而这些感官信息具有快乐的性质。所以她们往往沉湎于这些重复性动作之中而不能自拔。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的刻板行的原因不在于自闭症儿童想要得到她人的关注,也并不是想要摆脱特定的环境和任务。因而自闭症患者的这些刻板行为通常又被称为自我刺激行为。

2、困惑反应。自闭症孩子往往不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情绪紧张,而问题行为则是自闭症孩子用以应对外界压力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手段。据孩子妈妈介绍,孩子在搬入新家和在医院训练的初期,这种手在眼前晃动和转圈圈,声嘶力竭尖叫的的刻板行为发生的频率明显增高。

三、干预过程

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尝试采取以下方法对其加以辅导:

(一)寻求父母支持,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教育在儿童整体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不可间断的活动,需要家长和康复训练师的共同努力,而父母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家庭能否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地帮助,是训练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首先,针孩子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向其父母做了详细的介绍,帮助父母认识孩子,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家庭中要求父母的期望及态度要一致,对孩子的的期望要适度,不可以重治疗轻教育,也不可以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父母的坚强、乐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相互理解,建立起一致的教育方法。

其次,帮助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其她家庭成员要创造轻松愉快自然的家庭环境,积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善于抓住与儿童沟通的时机,强调儿童的主动性。

再次,父母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主动学习和掌握自闭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善于观察和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及问题行为产生的前因后果,同时还要和康复中心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充分汲取康复中心,其她专家学者或家长等可利用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家庭教育。

(二)对症下药,着手干预。

1、转换注意结构

有效地对自我刺激进行干预,阻止自我刺激行为的产生。我们首先要对自我刺激行为做出具体分析。自闭症患者和其她人一样,有一个注意或者兴趣的结构。当她们产生自我刺激行为的时候,自我刺激的对象处于其注意结构的顶峰,而其她兴趣和要求则屈居于注意结构的底层。举个例子而言,在集体训练室中玩耍时,孩子喜欢不停地盯着车轮看,车轮及由此带来的视觉刺激处于她注意结构的顶峰,而其她玩具则可能处于她注意结构的下层,各种食物则可能处于她注意结构的底层。转换注意结构的目标,就是要把处于亚注意结构下层的玩具或者事物提升到注意结构的顶峰,而把自我刺激的对象和相应的动作压制到她注意结构的底层。

为了转换患者的注意结构,阻止她不停看车轮转动的行为,我使用了发出转变信号和提供替代行为这两个先后相连接的干预步骤。转变信号就是让患者明白,当我数到"一,二,三"以后或者发出"看老师"的指令之后,孩子必须停止看车轮这个行为。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就会从看车轮转移到老师或者指令上。第二步是提供替代行为。替代行为则是给孩子接触她所喜爱的其她物品或行为的机会。在长时间和孩子接触中,我清楚的知道荡秋千是她最喜爱的游戏。

2、狭窄兴趣的恰当利用

孩子不仅喜欢长时间看车轮转动,而且也很喜欢将她喜欢的玩具小汽车排成一排。当这个行为产生时,我就会对孩子说"孩子,和老师一起做点连线,这样你才可以玩小汽车"。孩子刚开始不理解我希望她做什么,也不愿意在她"享受"的游戏中抽出来,我就把点连线的本子拿到她的面前,慢慢的讲解我希望她完成的任务。这样,每隔2-3分钟,我就会对她说:孩子你真棒,老师奖励你一张小汽车的卡片,等孩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卡片后,我就告诉她这些卡片可以换取她喜欢的小汽车。同时她也可以按照她喜欢的方式游戏。

3,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Dr,jean 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于1972年系统提出来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听,触,味,嗅)搜集周围环境中的这些信息,将她们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她们需要的活动。针对孩子喜欢来回踱步,奔跑和转圈的行为,感觉统合治疗师为她设计了滑板,滑梯,阳光隧道和海洋球池的训练项目。每2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训练一个小时,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得到训练 ,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改善。

四、结论分析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训练,孩子的刻板行为得到了一定改善,看车轮的行为和拿手在眼前晃动的行为明显较少,通过有目标的感觉统合训练,孩子的运动能力明显改善,稳定了情绪,改善了行为问题,活动的增加减少了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在此过程中,运用的结构转换法,感觉统合训练法对改善自闭症的刻板行为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伟合.用当代科学征服自闭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南京大学出版社

3. 罗苏群.自闭症该书PPT

4. 杨霞,叶荣.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探析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措施 下一篇:运用“一课二上三反思”模式提高研讨课实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