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推拿药物综合治疗痛经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13 11:08:10

针炙推拿药物综合治疗痛经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针灸、推拿和药物的有机结合,对妇科疾病中的顽固性、原发性痛经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为该更好有效地治疗该病症,提供更好的借鉴方法和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医院于2009年1月份至2012年12月份收治的138例顽固性、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所有患者皆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增加针炙推拿,选用1~2.5寸的毫针,根据中医辩证理论辩别痛经病的证型,并实施取经取穴及组方布药,以针灸为主结合循经及局部按摩,根据寒、热、郁、瘀、虚、实、气、血辩证施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69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出院后无1例出现病症复发。然而,对照组的康复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

结论:针对顽固性、原发性痛经患者,单纯采取药物治疗的手段,其疗效不如针灸推拿配合药物的治疗方法。针灸推拿配合药物综合治疗,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且能大大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针灸 推拿 药物 痛经 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2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痛经是指指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的一种急性发作性小腹疼痛。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期开始时疼痛逐步或迅速加剧,呈阵发性下腹和腰骶部绞痛,重者可出现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乏力,四肢厥冷乃至晕厥等。现代针灸治疗痛经的首篇报道见于1951年,在20世纪50年代以针灸治疗痛经的资料颇多。有的通过数十例患者的观察,证实针灸对重度及中度疼痛者,有明显止痛作用。日本的针灸家用皮骨针治疗痛径也有良好的效果。60、70年代,进一步开展了艾灸、耳针及穴位注射等治疗本病,但资料不够多。80年代开始,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章急剧增多,无论在有效穴位的筛选,穴位刺激法的扩展及病例数的积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痛经可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针灸主要用于原发性痛经。为观察使用针炙推拿配合药物治疗顽固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为该种病症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与借鉴选取医院于2009年1月份至2012年12月份收治的138例顽固性、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38例中,81例年龄在14~21岁,57例年龄在22~36岁;病程:2~10年。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69例。对照组:年龄范围:15~35岁,平均年龄:26.8岁;病程范围:3~9年,平均病程:5.9年。观察组:年龄范围:14~36岁,平均年龄:26.5岁;病程范围:2~10年,平均病程6.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针对对照组,进行治疗,依据患者体质表现出的寒热、虚实、郁淤等气血状况,选取药方,进行单纯药物治疗。选取芍药甘草汤化裁,基础方药的组成为:15克元胡,10克炙甘草与20克炒白芍[1]。针对肝郁气滞的患者,增加:5克吴茱萸、10克枳壳、5克乌药、15克香附,若伴随小腹凉则另加5克小茴。针对呕吐患者,增加: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半夏。针对血瘀显著患者,增加:15克益母草、10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红花。针对腹泻患者,增加:25克炒薏仁、15克白术、15克茯苓[2]。煎水服,要求患者在经期之前的三到五天服用此药剂,1天一次。在患者月经来潮的一天后,停止服用。药物治疗持续三个月经周期。

针对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与药物联合治疗,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辨别病人所患痛经的证型,选取1~2.5寸的毫针,进行取经取穴与组方布药,治疗时着重进行针灸疗法,辅以局部按摩手段[3]。选取的针灸穴位有关元、神阙、气海、天枢、中极、子宫、十七椎,以每天一组的顺序,进行针灸。若患者伴随气郁,则另加太冲与行间,若伴随血瘀症状,则另加合谷与气海,若伴随寒凝症状,则另加肾俞与命门。针灸时,首先用酒精棉球进行局部消毒,进针后留置20分钟,期间利用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进行两次运针,一个疗程持续一周。按摩时,选取任脉、督脉、肝胆脾胃肾经脉与冲脉,推揉结合,亦可按压局部穴位,以自觉酸胀酥麻为准[4]。在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与痊愈三种,观察不同疗法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选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差异P

2 结果

结果: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69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出院后无1例出现病症复发,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然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1.3%,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

3 讨论

痛经依据不同的诱因,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医学实践证明,原发性痛经在该类患者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其中很多患者表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具有较大的顽固性,治疗难度较高。针对顽固性、原发性痛经患者,单纯采取药物治疗的手段,其疗效不如针灸推拿配合药物的治疗方法。针灸推拿配合药物综合治疗,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且能大大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欣,尚坤.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36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09):109-114

[2] 高东华,杨泽山,宋文丽,甘文叙,罗海英.针炙推拿配合药物治疗顽固性、原发性痛经28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114-118

[3] 郑玉敏,王晓滨,王东岩,王强,张萌萌,王勇,曾庆云.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5):129-134

[4] 杨孝梅,吴昌宏,李成凤,刘衍凤,谭奇纹.温针灸合归脾丸治疗原发性痛经43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6):114-119

上一篇:传统煎药与现代煎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嵌甲性甲沟炎60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