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必清:孔雀之乡书写别样青春

时间:2022-05-13 10:12:10

段必清:孔雀之乡书写别样青春

云南瑞丽,自古便是西南边陲重镇,也是远近驰名的孔雀之乡,这两张城市名片足以彰显瑞丽的独特,令人向往。与美丽齐名的,还有当地山村的贫穷落后,勐秀乡户瓦村便是其中的代表。2009年,80后大学生段必清来到户瓦村,山乡巨变由此开始。

另类选择

2009年,段必清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身边的同学纷纷选择留在昆明,或是前往北上广打拼。经过顽劣不堪的童年,以及叛逆不羁的少年,此时的段必清已经出落成有责任感、重视孝行的青年。对于就业,他有自己的想法,跟家人商量后,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他理想的驻点最好要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

尽管之前做过太多心里预设,等来的分配结果还是让他父母始料不及:宝贝儿子竟然要去瑞丽市勐秀乡户瓦村。且不说那里穷山恶水,落后闭塞,光是离家远已经让段必清妈妈难以接受。虽不敢说富里生,富里长,但作为家中的独子,从小生活在城市,父母何曾让他吃过一点苦,遭过一点罪?年轻气盛,对未来踌躇满志的段必清安慰母亲:“没事,在哪儿不是干?相信我,儿子不会给你丢脸!”带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段必清走上了工作岗位。

眼前各种现实的艰难远远超出了段必清的想象,首先,语言不通就成为他工作的第一只“拦路虎”。段必清成长在汉族聚居的城市,从来没接触过户瓦村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连基本会话都难以开口,“我那会儿就是一个会说话的‘哑巴’”,谈及最初的艰难,段必清仍心有余悸。

语言障碍,以及段必清稚嫩青涩的外表直接导致村民对他的不信任。“我们那时都不找他办事的,就是一个城里来的小娃娃嘛。”这是村民唐木鲁以及绝大部分村民对段必清的第一印象,那时,他这个村官形同虚设。

基层村落生活的艰苦让分配来的大学生村官们开始犹豫当初的选择是否明智,不到一年,同批来的23个大学生村官只剩12个,其中包括也在为前途担心的段必清。躺在自己搭建的简易竹屋里,头枕着双手,多少次辗转难眠,多少次反复自问,段必清不是没有过动摇:工作上,无从下手,难以开展;生活上,没有网络,连网购和网游游戏都没法接触。

骨子里不服输的闯劲此时占了上风,“不能放弃,既然来了,就得有点成绩。”段必清暗暗下了决心,做出了坚守的选择。

万事开头难

自从决定留下来,段必清的心境较之前平和了许多。他开始尝试最基本的情况摸底:操着蹩脚的当地语言,挨家挨户上门查访,将全村300多户的情况细细记录下来。夜晚回到简易竹屋里,他再把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该怎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呢?段必清的脑海时刻萦绕这个问题。

工作后第一次过年回家,不少亲属托他捎带户瓦村当地的土鸡回去,这个事提醒了段必清,但具体的想法仍未成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央视7套看到一个介绍农民养鸡的节目,顿时灵光一闪:户瓦村地形复杂,多山地林地,不正适合饲养土鸡吗?再说养鸡不需要多大成本,村民们对此也不陌生。土鸡可以吃竹林和园地的虫子,提升肉质口感的同时还节省了饲料。对,就养鸡!

段必清为这个想法激动不已,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他便向村民们提出养土鸡脱贫的想法。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村民一致的嗤之以鼻:“鸡我们都养了多少年了,谁看到过靠养鸡发财?”“就是,养鸡还需要专门养吗?把它们赶到外面吃虫吃沙,晚上再赶回窝就行了。”“我们村就这么多鸡,卖给谁?还不够贴路费呢!”

段必清知道,村民们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看来目前要想说服村民是不可能了。“干脆我先养,用眼见的事实告诉村民养鸡大有可为。”段必清暗下决定。

他从妈妈那借钱买了1000只鸡苗,自己动手修建了鸡舍,虽然简陋,但毕竟也像那么回事了。在小鸡的叽叽喳喳叫声里,段必清仿佛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现实对他的考验又不期而至。1000只鸡苗因生病等原因,锐减到500多只。段必清仍然不气馁,他深信只要这500多只鸡出栏,就有钱进账了。等到最后扣除各项开支,段必清发现自己还亏了一万多。“没事,这次就当练手了。”段必清安慰自己。

经过上一次的实操,段必清积累了不少经验,陆续购进了几批鸡苗。为了提高鸡苗的存活率,他想到了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支持,借助畜牧部门和乡兽医站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科学饲养,将鸡苗的疫苗注射情r登记在案,保证出售成品的健康。

成功终于向段必清抛出了橄榄枝。结算账务时,他发现账目上竟有近15万元的进项。初尝甜头的段必清萌发了更大的兴趣和斗志,也给其他村民吃了一剂定心丸:“要不跟着小段试试?”不少村民内心开始活动了。

集体脱贫

段必清没有忘记身为村官的责任――带领村民摘掉穷帽子,走上富路子。他静心研究如何扩大土鸡养殖规模,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连绵成片的林地,温暖适宜的气候,对于户瓦村优越的养殖条件,段必清深信不疑,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带动全村的干劲便成为他下一步要走的棋。

自己单干的成功与带领村民集体脱贫是两回事。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经验技术和及时的应对措施,加上基础配套设施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速度的要求,导致鸡苗大批死亡。不少村民刚刚树立起来的信心又开始动摇,萌生退意。段必清更是焦急万分,他深知损失鸡苗事小,村民丧失信心事大。

段必清当机立断,决定免费为合作社的村民提供鸡苗,并保证鸡苗的存活率不低于95%。同时,为节省开支,段必清费尽周折从厂家直接购进禽类药物,并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倾囊相授。2014年至今,他组织开办了培训班200多场,参与培训人员将近8000人。段必清还经常送技术上门,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进行养殖技术指导,优化养殖流程,降低了养殖门槛。另一方面,他动用一切渠道,凑齐启动资金40余万元,租赁本村荒山15亩用于建造养殖场,并于2011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基础设施与鸡苗输送双管齐下,户瓦村上上下下热火朝天,充满干劲。

为了进一步增强村民养殖土鸡的信心,段必清向村民保证:村民养满100天的土鸡,合作社以每斤12元的保底价格向村民收购;满180天的土鸡,保底价则为16元。如果市面上的价格低于保底价,差价由段必清承,这是他对村民许下的承诺,践行诺言的代价就是他每月得倒贴数万余元。

这一切村民都看在眼里,除了有不断增加的土鸡出栏数、分到手的钞票、一栋栋新建的楼房,还有段必清积极奔走,不厌其烦的诚意与责任感。曾经闭塞的少数民族村落,现在经常能听到村民用蹩脚的汉语表扬这个起初不被看好的后生仔。

该村普通农妇木桑自从加入合作社后,运用段必清带来的养殖技术,在自家养了800多只鸡,“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劳动力只有我们两口子,鸡也不敢多养,好在现在养鸡的条件很好,我们还可以兼顾开个小卖部,收入多了,还可以照顾家里,日子越来越好了。”

规模大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就得随之出台。2014年底,在段必清的带领下,户瓦村土鸡养殖合作社就管理章程和经营模式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践行“合作社+公司+科技+农户”的土鸡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科技,主打诚信经营。

天道酬勤,2015年底村民齐聚进行盘算,结果让所有村民直呼不可思议,谁能想到以前自然放养的户瓦村出栏土鸡竟达到15万羽,销售额突破800万大关,利润达到200余万元。

屡经失败考验的段必清告诉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与理智,不为眼前的利益所禁锢。他明白,想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后劲,还是得树立品牌,这个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为了感谢段必清为户瓦村的辛勤付出,村民们一致赞同将户瓦村土鸡命名为“村官鸡”。

如今的“村官鸡”在瑞丽市开设了数家专卖店,广大市民争相抢购,数度出现供不应求。肯动脑筋的段必清与时俱进,利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进行销售,将营销网络辐射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外的保山、怒江等县市州。

段必清成功了!村民富了!

一时间,处处鲜花掌声,段必清被评为“德宏好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致富带头人”“瑞丽市劳动模范”“德宏道德模范”,并入选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户瓦村土鸡养殖合作社也被评为德宏州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在灯红酒绿与青山绿水之间,段必清选择了后者;在自己致富与带民致富之间,他依然选择了后者。段必清,一个普通的80后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岗位上凭借自己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在孔雀之乡的鸡鸣声中,书写出别样的青春画卷。

上一篇:立起帮扶之塔 下一篇:“182”助力攻坚“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