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死人的各种虐

时间:2022-05-13 09:29:19

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一次次燃烧生命;知道锻炼和规律作息有益,却反复放纵自己;知道狗血剧中的爱情虚幻,却偏爱追到深夜欲罢不能;知道跟错的人恋爱只会被一再伤害,却不能挥刀斩情丝……是的,你就像一个极聪明的傻子,知道如何把握积极美好,却总无法自控地着迷于生活中的各种虐。

心理学家说,人类都有那么点儿不和谐的欲望,想要有悖常理地去体验一些痛苦和刺激。究竟因何生出这种找虐的小心理?不妨跟着本文来个大透析。

货真价实的虐

虐,是个流行于网络的衍生词,最初出自让男女主角相互折磨、内心痛苦的网络小说。被网民更多地应用后,泛指人们明知一些不利身心健康、却偏兴致勃勃地对其作出选择的行为,也有点小调侃意味。好比特别喜欢狗血电视剧的人,明知其中生离死别的情节并不能给爱情婚姻带来有效参考,却仍喜欢边沉醉其中怆然涕下,边对旁人说“虐到我了”来表达此种心情。

某大型网络社区“我爱狗血剧小组”里的活跃分子Amy Lee,现实中是个已经结婚两年的瑜伽教练。今年29岁的她坦言,自己很喜欢看狗血剧,而且越狗血越好。越脱离现实就越有吐槽价值。

听起来像是一种对荒诞情节的轻松调侃,但随着采访深入,Amy也承认,在看狗血剧时通常会自我代入。

“我是看港台言情剧长大的,小时候,对剧中的漂亮女主角非常羡慕,羡慕她们总被富有又英俊的男主角痴恋。而这种事在现实中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我那时就经常幻想,自己就是那些或出身卑微或得了绝症、遭到男方家庭嫌弃的悲情女主角,两人经过重重误会和阻扰,最终迎来情比金坚的大团圆结局。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幻想到被迫分离的悲惨处境,我心里就很难受,还会忍不住哭出来,哈哈,这就是典型的没事儿找虐啊。”

说到这里,Amy不好意思地笑笑:“虽然现在不至于这么幼稚,但也还是会被一些情节虐到,特别是看韩剧时,经常又哭又笑的。遇到看上瘾就欲罢不能,连做饭扫除等家务都统统推给老公,一定要等老公忍无可忍地发脾气了,我才会收敛一点。”沉迷虚幻的影视剧情节,随着剧中人物情绪起伏,直至影响现实家庭生活,这种货真价实的虐,显然已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困扰。而除了追捧狗血剧外,那些该死的、令人沉迷的各种虐,不正是这样,一次次挑战着人们自控的底线吗?

偏向虎山行

如果人们肯认真观察自己,就会发现多少有点虐的气质。就算没有与悲情剧共鸣的习惯,熬夜打游戏、通宵玩麻将甚至过度饮酒作乐也是十分普遍的找虐现象。

为什么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在本次对身边人的抽样调查中,多数人都普遍认为因为个人兴趣而找虐无伤大雅,只是一种能让自己享受其中的刺激体验,与别人无关,于自己,似乎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当然,也有一些人道出了是因为苛求完美或转移压力而找虐的实情。

36岁的岳一山,是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运营总监。从小被父母灌输竞争意识的他,念书时就各科成绩优异。进入社会后,更是感觉到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为了自我提升,他几乎是亲友眼中的考试控。做市场营销的妻子甚至也受到他的影响,虽然没报考相关职称,但经常自费参加一些相关培训。

岳一山说,考前花大量时间进行计划、复习,甚至临考前通宵背题,对他而言都是为了享受拿到证书的那刻的喜悦,所以这个找虐的过程,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心理专家胡季认为,各种虐之所以迷死人,因为它对人们的当下处境,即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确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和被艺术加工乃至夸张后的影视文学作品共情,不单单是悲情剧,也包含提供生活方式和探讨人生价值的作品,这些都会给平淡生活带来调剂作用,给一些原本就感情丰富、热爱幻想,同时充满探知欲望的人,带来正向的刺激和启发。

而对于追求卓越,自我要求过高的人,有目的地找虐并达成目标,也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认同,在越来越自信的状态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喜悦。

胡季谈到:“不过凡事皆有度,就像我们心理学上常常提到的‘树立边界’。任何使人感觉良好的虐,都不能一味沉溺其中,我们得明白它的界限在何处,否则生活和情绪就会失控。再喜欢对着韩剧幻想,也不能为此茶饭不思,家事不管。而对自己要求再严格,也不能苛求细节,或对没有完成的目标耿耿于怀,毕竟失败的体验,也是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重要经历。”

“而且,还要注意一种最危险的找的体会,在某一时期,或者债务不顺,或者工作不顺,又或者恋爱婚姻也不顺,人们在抑郁状态下,就很容易自暴自弃地拼命加班、暴饮暴食、借酒浇愁、甚至堕入一些危险的性游戏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就是真正危害身心健康、对家庭关系不利的自虐,影响是非常消极的。”

也就是说,当你偏向虎山行、选择和各种虐深情牵手时,一定要正确判断当下处境,并把握界限,否则迷人的虐将后患无穷。

和自控做朋友

对于一些不大愿意改变的事,人们总爱说,我就是没有办法。这句话也常被用在已经越界的找虐上,而事情往往并没到无能为力的地步,所以有时并非不能自控,而是不想自控。

“我今年34岁,男友比我小十岁,交往两年多,吵架无数次,动不动就提分手。虽然最后都是他哄我后重归于好,但我们彼此都很清楚,这种架已经吵成了一触即发的模式――他认为我的很多情绪都是不必要的无理取闹,知道什么话、什么行为可以轻易触怒我,让我因为感觉到伤害而愤怒;而我则就想他顺着我的意思来,也一次次挑战他的底线。”

虐,就是转移压力。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资深媒体人吴沁沁,骨子里是个非常浪漫文艺的人,她享受恋情,却不能容忍男友不解风情,两人之间就一直存在着一种相互虐的恶循环。

“最近一次我给他电话,问他,如果我有事,他会否不顾一切地赶来我身边?他说我不知道能不能跟老板请到假,我心里的火就上来了。当时我爸脑溢血,我突然就有种怕父亲有个万一,却还没看见我成家的恐惧。为此我们又吵,他说事情分轻重缓急,我无端做假设十分莫名其妙。

我内心其实也知道,我的行为给彼此带来了困扰,但当时真的很想他能安慰我,给我些勇气。”

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站在个人立场不肯自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对自我的无限放大,习惯性使用对抗的姿态,忘记了完全可以选择和自控做朋友。

吴沁沁说,这次争吵后,她突然发现和男友一再互虐,是因为自己一再逃避着姐弟恋的不安之处。而自控,其实就意味着接纳自我和现状,这不仅是只接纳理想面,而是要学会面对一切负面状态,去解决,甚至妥协,内心才能抵达平静。

没事儿找找虐

有时候我们找虐,跟找爱和找乐如出一辙,是为了满足所缺失的内心需求。比如宣泄某种情绪,或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甚至纯粹只是追随他人觉得新鲜好玩。总之,这是一种由内至外的注意力转移。

然而在一些虐中,我们的转移行为可并不单纯。比如稍有风吹草动就怀疑伴侣不忠、身体不适就反复就

医、事情不顺就怀疑人生不停抽烟酗酒甚至自伤自残……这些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是人们以往或许曾有过刻骨铭心的分离、遗弃、甚至低自尊的经历,于是没有建立很好的安全感,产生的强迫性恐惧所致。

这些心理隐疾,并不能通过注意力转移达到良性的效果。这更类似于一种逃避和麻醉,无法自我接纳,就意味着自我修通这条路四面都是围墙。我们可以尝试去找令人不快的原因,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感觉痛苦?重新掀开伤口的确会再次鲜血淋漓,但其内在却能让人进行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重建。

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写下一切想被转移的不良情绪,看看它们的相似程度,这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来自何处;也可以找可靠的亲友倾诉,诉说,是一种良好的治愈方式,其中肯定与否定都将帮助我们得知当下的情绪和心态需求,更加真实地贴近内心。甚至,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忙。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找虐的积极面,并对它善加利用。就好比当精神疲惫地结束一项持久的工作后,任性一下选个周末通宵K歌乃至通宵看片,然后再蒙头大睡,醒后会觉得精神无比轻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每次状态不佳的良药,值得不顾身体健康去反复持续。

不论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都建议你挑个不擅长但适合的运动,或挑战一个自认最笨手笨脚的行为当作兴趣,花更多时间专注于此地进行“自虐”,久而久之的成效一定会让你会心一笑。只要不过分,记着,没事儿找找虐挺好。

(乾能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刘懿仪对本文亦有帮助)

ASK:网友问专家,我虐吗?

问:我工作很累。累到极致的时候,不是立马回家扑上床睡觉,而是强撑着去游泳馆游个5000米。我对这种累上加累的感觉很着迷,不知道这种自虐有没有坏处?(by:加加的嘉)

答:你用的“着迷”这个词,说明这种方式必定给你带来身心上的某种满足。只要不影响正常的身体状况,问题不大。

问:念书时,我常常熬夜背题;工作后,我常常熬夜加班。反正做什么都比别人付出得多,很自虐吧?但我就为了听到我妈表扬我。(by:绝对零度)

答:直接告诉妈妈,你需要她的认同与表扬。或者每次艰辛付出的时候,都提醒自己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同,想想妈妈的认同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然后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问:我总是怀疑老公对我不忠,不停找茬又拿不到证据,搞得自己也很抑郁。但每次的怀疑不攻自破后,我又会为老公的忠诚度觉得很满足。(by:钱多多)

答:反复求证一个人的忠贞,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许你以往被类似经历伤害过,但不论哪种情况,都问问自己害怕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你需要从丈夫那里获得勇气,来帮助自己消除不安,建议向他

坦白你最不安的是什么,两人一起找到能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问:我对在身体上文身和穿孔很痴迷,这是自虐吗?(by:Vivienne)

答:如果这种自虐让你很快乐很开心甚至引以为Fashion,只要不对他人造成困扰,那就这样吧。

问:我是个全职主妇。我喜欢“回收”家

人不要的东西废物利用,也喜欢在家中无人的中午一个人厨房解决剩菜剩饭。朋友都说嘛这么自虐,总把好的给家人,坏的给自己。但我觉得还好啊,我真的自虐吗?(by:喜妹)

答:自己的生活并不由他人的价值观评定呢,自己觉得还好就OK。如果感觉纠结,可以了解下自己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有人是出于爱,有人则是为了用奉献实现自我价值感。

问:不饿,却总在吃,体重降不下来,心里又很着急。还有比我更虐的人吗?(by:泡泡)

答:放下食物,去做放松训练。练习时闭上眼睛想象正在进食,仔细体会吃的感受。也许吃,只是用来填补你内心的缺失,别着急吃,先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上一篇:豁达的女人无忧愁 下一篇:父庇还有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