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既有铁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时间:2022-05-13 08:14:47

探讨既有铁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铁路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一大批客运专线正在开工建设,铁路施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于铁路线路施工安全是线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的铁路工程项目是否具备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下文笔者结合多年铁路施工管理经验,在分析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安全生产管理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0号),《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1.2铁道部《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0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2-200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3国家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强制性文件。

1.4铁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要求。 

2.安全管理方针目标

2.1 安全工作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全面实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体系运行,改进监管方式,依法落实铁路建设各方主体安全责任,建立系统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目标的实现。

2.2 安全管理目标

(1)杜绝重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2)消灭重大火灾事故、爆炸事故、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3)消灭营业线行车一般B类及以上事故。

2.3 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杜绝违章;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严格管理。”

3.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违章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

纵观所有铁路施工中的事故,特别是专用线事故,经分析后发现,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方法,导致线路承受能力超载,使线路强度下降,直接引起了事故的发生。

3.2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者变更

如果一旦进行临时变更施工计划,将会带来众多的不安全因素,因为施工涉及的部门多,各部门的所有管理或者施工人员对变更的施工计划很难做到人人知道,个个清楚,因此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反应。信息比较滞后,这样针对于新的变更施工计划,无法制定相对应的变更安全措施,在施工作业中容易漏掉一些关键的作业程序,从而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造成不可预见的事故和意外。

3.3涉及施工的部门准备配合较差

由于铁路营业线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特别是较大的站场改造和枢纽的施工,涉及的单位非常多,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的管理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到整个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往往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误导之后所有的环节,影响工作进程,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这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不能只管分配任务,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责任人、监控人,发挥好业务骨干的作用。如要想办理接发列车,必须做好以下全部工作:当信号设备停止使用后,站方要按非正常情况下办理接发列车,而车务部门需要在确认位置后,严格使用钩锁器进行加锁,同时工务部门应该及时根据设备实际情况使用专用工具进行钉固。只有按照以上所有步骤及程序进行,在保证各个部门按照要求做好后才能办理接发列车。如果由于个别单位疏于管理,不严格要求,准备工作应付差事,存在侥幸心理,主管领导和人员在施工之前不亲临现场,对设备质量、型号、数量没做到心知肚明,进而使进路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准备,就会给以后发生事故埋下隐患。因此就需要涉及施工的各个部门不但要做好、做足自己的准备工作,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还应该和其他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如果本部门的工作不能按质按量准时完成,必然挤占下一道工序和其他部门的作业时间,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整体配合意识,形成默契,统一做好周密严谨的部署工作,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3.4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

在例行管理中,各级管理部门对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施工方法、作业流程、人员安排、机械组织、影响范围、行车办法等常规程序上做的比较仔细、认真,也很有经验。对一般常见的突发状况也能做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但是应急预案比较格式化、不灵活,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这种一般的紧急预案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故的发生而束手无策。

3.5防护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些管理者从思想上对防护工作不够重视。多数管理者认为,防护员的工作与其他施工工种相比较,工作强度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对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不高,加之现场从事施工的骨干人员短缺,因此有些单位就把一些老弱病残者放到防护工作岗位。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使防护员队伍的业务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防护问题层出,因防护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

4.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4.1强化方位性安全管理

影响铁路安全施工的因素众多,在管理中,必须把握住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落实,才能够有效实现安全施工和施工安全。其一,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化。其二,强化硬件性保障。其三,提升人员素质。

4.2切实加强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把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坚决避免追求快速施工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2)提高认识与全员、全过程参与相结合,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培训工人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工人和职工的安全责任感。

(3)加强学习与强化培训相结合,通过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本行业的安全要求与特点,掌握各自的安全职责,了解他人的安全职责;通过技能培训,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安全控制要点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各种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办法。

(4)思想教育与惩罚激励相结合,对于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差的员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对于经教育不改,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多次主观违规者等,解除劳动关系或辞退,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5)健全制度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6)建立人员信息安全台账,做好人员选拔与配置

4.3施工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监控技术以及先进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全面实现企业网站安全信息、铁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隐患网络辨识、安全人力资源配置等。运用现代通信、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监控技术指导、服务于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5.结语

铁路施工在全国得到越来越快速的发展,施工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火车提速、动车和高铁不断出现,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加之许多新施工材料、施工形式的出现,这些都给我国铁路施工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在重视原有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迎接新的挑战,做好铁路施工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玉成,铁路既有线施工质量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06).

[2]孙衍国.,安全文化建设——铁路永恒的主题[J],中外企业文化,2009(04).

上一篇:探析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 下一篇:体现现代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