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政府的善治前景期待更高

时间:2022-05-13 07:27:47

“绿色奥运”理念在奥运会期间开出了一束鲜艳的花,那是一束特大的花――北京的一片湛蓝天空。

奥运期间蓝天的再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善治的业绩

这蓝天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的“自然”呈现,这种自然现象实际上更是“人力”的“非自然”作为的成果。说得直接一点,主要的是“政府作为”的结果,是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政策措施,在奥运会期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奥运刚刚过后,我们也在更深远地思考:这片蓝天要继续保持下去,我们的政府该做些什么?在奥运期间实行的这些一系列行政措施,由于它们在奥运会期间的有效性,是否就要长期坚持下去呢?

我们说,奥运期间蓝天的再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府善治的业绩。这种业绩说明了两个情况:其一,它说明,我们的政府只要下决心实施“有力作为”,无论是多大的问题和多艰难的情况,人民总是会理解、支持的,从而切实执行的,因而总会是有社会效益的;其二,它同时也说明,蓝天这种自然现象,尽管一时也可以“归政府直接管”,但长久来看,毕竟这种特别治理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如果政府这么管下去,政府是很累的,人民的生活也不自然、不正常,蓝天也不自然。所以还是要有长远之计。

政府“管理”蓝天的长远之计,就是要让政府和蓝天之间的关系不要太直接,而是要在相互作用上增加合理的社会环节和合理的自然环节,从而“拉开距离”。也就是说,政府不但应该有能力让天“暂时蓝”起来,更要有能力把这种暂时蓝变为“长久蓝”。说到底,就是政府要把一时的高标准行政手段治理变为长久的高标准科学治理。而这种高标准的长久科学治理,只有进一步地从更深入的层次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

政府应该更注重具有规范治理作为的“大战略”

“蓝天”只是北京自然生态良好的一种具体表征。而宏观地说,整个北京的自然生态良好,还应该包括“清水”、“绿草”和“红花”等等景象。所有这些,都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出发重新考虑的大问题。

过去人们谈到城市,往往满足于城市水泥建筑物(高楼和街市道路)的建设成就,而且仅仅倡导这些建筑实体的实用性,对水泥建筑物的高大和便利充满向往之情,而很少考虑到这样的城市对人的生存条件的自然性的“化简”式剥夺,很少关注生态是一个问题。而且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发展工业,增加GDP。也就是说,现代化往往把人变为增加机器大工业产值和GDP的“工具”。

这种发展模式的明显后果就是把人同他们赖以生活的自然条件相隔绝,或者恶化这些自然条件的“自然”质量。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极力想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上述这种“水泥城市”式的现代化往往被作为现代化实现的唯一衡量标准。而当人们从自己营造的这种恶劣处境中被惊醒过来的时候,往往又由于着急而专注于治标功夫,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往往只是简单的直接“反对”――“关闭”、“停止”、“禁止”,而缺乏利导性的、疏导性的行政措施和政策,并因此承受这些行政命令带来的利益的减少和行为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思路往往是“直接性的”政府作为。

尽管政府在必要的时候要勇于直接去以行政手段“撑起”蓝天,以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这种作为往往缺乏系统协调性和整体的长远效能。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政府出台具有“长治久安”意义的战略性大思路和与此相关的较深层次的大作为。

“大治理”重在政府责任落实

这种大战略的治理思路应该包括政府的几重功能性责任的落实。仍以保护蓝天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为例进行说明。

一是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善于利用宏观经济规划和财税政策,引导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低耗能、低排放”为理想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使低耗能和环保型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尽可能地抑制对环境有害的产业的建设和生产。

另一个是政府的城市整体规划责任。针对惯常的现代化观念导致城市水泥“森林化”的弊病,在城市规划中要特意重视自然生态布局,增加河湖水系、山丘起伏植被区,增加植物(花草树木)种植面积,而反对单纯“水泥化”。

还有就是政府对城市人口分布的调控责任。城市的生态、环保和节能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即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密切相关。要设法降低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要实行鼓励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自然流动的公共政策。特别是应该实行优惠的郊区生活的公共政策,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优惠服务政策,例如郊区公交线路的便利性和车票价格的优惠性。

再就是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管理的责任,使公共设施尽可能地节能减排。改造城市现有供水、供气、供电、供暖的公共设施,在上述各个系统中都采用节能减排部件和材料,例如对节水龙头、节电灯泡、节气燃炉和节气灶,都要大力推广,等等。同时要发展优惠的公共交通,利用公共交通设施的优惠性和便利性,自然地促使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和使用量的减少。

此外就是政府对城市大环境的“自然化”程度进行积极营造的责任。要常年并不间断地重视领导和组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要根据客观条件尽可能地维护和扩大城市周边山林、水系、草地。

最后,政府要承担大力支持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有关的技术创新的责任。大处着眼订规划,细处着手抓落实,一些新技术只要全面推广,由于其规模的巨大,节能减排的效应将是十分可观的。

总之,政府在奥运期间以其高效的治理能力呈献给市民一片蓝天,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同时,我们因此而对政府的善治前景产生了更高的期待。愿我们和政府心连心,在更高层次的思考中,更高远的展望中,以更为理性和更为系统的思想方式,共同为长久地支撑我们头上这片湛蓝的天,以促成我们的城市的高效和更可持续性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

上一篇: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 下一篇:通过制度创新破除体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