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惰性知识的产生及防止策略

时间:2022-05-13 07:12:20

中学化学惰性知识的产生及防止策略

摘 要:针对目前化学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而断送了学生日后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的教育现象,及学生死背化学方程式等学习行为的思考,旨在提醒化学教育者要善于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感受,设法防止学生头脑中的惰性知识产生。

关键词:惰性知识;化学学习;防止策略;产生

多元智能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虽已深入人心,但学生学习并未真正轻松,我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希望看到有效学习、期待学生轻松而高效的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死记硬背,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促进有效学习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化学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惰性知识产生的过程

1.片面、单一的传授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只强调记住新的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信息,而没有注重给学生提供理解所学新内容的意义和用途等必要信息,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验机会而是一味要求背诵实验,结果使得所学的化学知识信息是孤立、片面、零碎的,不能按照客观认知规律进行整合,无法建立起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处于惰性状态,被激活的可能性很小。

2.不当、呆板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获取化学新知识时,由于所学的原子、分子等微观概念不便于观察和理解,找不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原有知识就处于惰性状态。学生常常不能理解所学新内容,缺乏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加工的策略,所学知识彼此是孤立的,容易成为惰性知识。

二、防止策略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在此提出以下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提供生活化的化学知识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化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如烟火的燃放、食醋的酸味、乙醇的香味等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授这些知识时需提供一个好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生活就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防止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避免惰性知识的产生。

2.锻炼实验操作能力,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

很多化学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实验验证、归纳、总结而成的。学生热衷于从实验中获得化学知识,如,O2、CO2等物质的制备实验,需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操作引导的学校实验或家庭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获得的化学知识肯定比单纯的背诵更牢固,降低惰性知识产生的几率。

3.布置有效作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面对升学压力等问题,我们无法真正实现“零作业”,重负荷、重复性的作业会促使惰性知识的产生,所以,布置有效作业很关

键。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作业,既促进知识的掌握,又激发、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做作业的意义及学习乐趣。

4.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如果不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无法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跟你波动,他头脑中的知识就不会处于活动的状态,所以,要想方设法“钓”学生的求知欲望,善于创设矛盾,诱发学生寻根究底。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能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参与实景活动、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化学,带着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做实验,带着善于解决问题、善于质疑去完成化学作业,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形成系统知识网,使知识在大脑中保持鲜活,活学活用,利于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杨明生,关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报告[J].化学教育,2012(01).

[2]张志刚,国长锦.消除惰性,促进迁移:从路径依赖看惰性知识迁移[J].宁夏教育,2002.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上一篇:现代教学技术视野下启发式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 下一篇:物理知识点在新课改下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