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39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13 06:53:03

风疹398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497-02 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病毒性传染病日渐增多,特别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发疹性皮肤病,经常可见到小范围暴发流行的报道。2005年11月~2006年4月我县发生大量全身发疹性皮肤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风疹病毒抗体IgM及麻疹病毒抗体IgM检测结果,确诊为风疹流行。在此期间,我院门诊皮肤科共诊治398例风疹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98例风疹患者,其中男213例,女185例;年龄5~34岁,中位年龄18.6岁,其中5~10岁19例(4.8%),11~15岁118例(29.6%),16~20岁189例(47.5%),21~25岁47例(11.8%),26~30岁21例(5.3%),31~34岁4例(1.0%),以11~25岁(88.9%)为高发年龄组;职业除2例学龄前儿童,25例工人、农民、干部、个体职业者外,其余均为在校学生(93.2%)。398例风疹患者中确认同校或同班学生、亲朋好友或家庭中有相同患者并有密切接触史者286例;一般接触75例;周围有流行,但无确切接触37例,有明确接触史361例(90.7%)。

1.2 临床表现

1.2.1 前驱症状:发热303例(76.1%),体温37.5~40.1℃;眼结膜充血(但无明显畏光、流泪及眼分泌物增多)262例(65.8%);头痛149例(37.4%);咽痛225例(56.5%);咳嗽、流涕202例(50.8%);倦怠乏力306例(76.9%);食欲不振321例(80.7%);关节、肌肉酸痛115例(28.9%);恶心、未吐49例(12.3%)。一般持续时间短暂,1~3天消失,多在发疹前1~2天或发疹的同时出现。但有66例(16.6%)患者是在前驱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皮疹。

1.2.2 皮损特征:(1)患者均有皮疹,不痒或轻度瘙痒,且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最早出现在面部,1~2天内即可依次扩展到颈、躯干、四肢,并遍布全身,皮疹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371例(93.2%)皮疹不融合,27例(6.8%)面、胸背部皮疹融合成小片状,25例(6.3%)合并紫癜,13例(3.3%)患者掌跖部可见皮疹。皮疹1~3天消退180例(45.2%),4~6天消退193例(48.5%),7~10天消退25例(6.3%),均伴发紫癜。皮疹消退顺序与发疹顺序相同,除少数有短暂棕素沉着外,消退后均不留痕迹,亦无脱屑。(2)398例风疹患者中Forscheimer征(+)353例(88.7%),表现为软腭、悬雍垂、颊黏膜鲜红色至暗红色斑疹或瘀点,针尖至米粒大小。

1.2.3 淋巴结肿大:本组患者中有淋巴结肿大379例(95.2%),最常见的部位为耳后、枕骨下、后颈部、颈侧部,少数见于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约黄豆至蚕豆大,个别达杨梅大,多为双侧对称分布,少数单侧分布。肿大的淋巴结均有轻到中度压痛,但无红肿及化脓性表现。

1.2.4 并发症:本组患者中并发支气管炎31例(7.8%),扁桃体炎137例(34.4%),紫癜25例(6.3%),关节炎59例(14.8%),全部病例均无并发中耳炎、脑炎、心肌炎、肺炎的发生。

1.3 实验室检查

1.3.1 血常规:398例患者均查血常规,其中251例(63.1%)白细胞计数偏低,为(1.9~4.0)×109/L;15例(3.8%)白细胞计数偏高,为(10.0~12.3)×109/L;246例(61.8%)淋巴细胞比值升高(>40%);229例(57.5%)单核细胞比值升高(>8%);63例(15.8%)血小板计数偏低,为(70~100)×109/L。103例(25.9%)患者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1.3.2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我们对155例(38.9%)患者进行了特异性抗体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试剂盒)检测发疹1~3天内有31例(20.0%)阳性,2周后复查有118例(76.1%)阳性;155例患者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试剂盒)检测均阴性。

1.4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发病过程、血常规结果、部分患者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结果,依据风疹诊断标准[1]作出临床诊断。

2 治疗及预后

患者均采取隔离措施,根据病情轻重予利巴韦林静脉滴入或口服、清开灵口服,体温高于38.5℃者予退热剂,皮疹瘙痒者予抗组胺药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伴血象高、扁桃体肿大者加用抗生素。嘱患者清淡饮食、多饮水,适当休息。所有患者均在10天内痊愈,无后遗症。

3 讨论

风疹是由副粘病毒科的风疹病毒(RNA病毒)引起的人类急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呈周期性流行。患者为惟一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感染后常引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病毒血症。 本地区多年来仅有少数散发病例,本次却发生大规模流行,特点如下:(1)发病年龄后移,多为11~25岁(88.9%)的青少年,这与既往报道5~7岁罹患率最高[2]不同,提示风疹发病年龄有大龄化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为:学龄前很少患病,与近年来儿童的风疹疫苗预防接种率高有关,成年后发病率下降与通过亚临床或临床感染建立持久的免疫力有关;本地前一段时间未发生大规模风疹流行,多数青少年未感染过风疹病毒,缺乏相应免疫力;风疹疫苗预防接种尚未纳入计划免疫范畴,本地青少年已预防接种者极少,多属易感个体;病毒变异,因条件所限,未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2)发疹1~3天内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 IgM阳性率低,2周后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IgM产生的时间规律有关[3],故初诊时阴性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排除诊断依据。(3)患者中发现一些不典型表现如结膜充血明显、掌跖皮疹、皮疹消退时间延长等,极易误诊为麻疹,流行病学资料及病原学检测对明确诊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4)患者多为在校学生(93.2%),风疹初发时未引起重视及隔离治疗,导致传染;发病后不久适逢学校春节假期,走亲访友多加剧流行。(5)中度以上发热患者多,持续时间长,眼结膜充血、咽痛、咳嗽、流涕、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突出。(6)预后良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502胶水致角结膜异物10例分析 下一篇:经纤维支气管镜给药治疗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