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遗落的文明

时间:2022-05-13 06:05:18

铁轨上遗落的文明

坊茨小镇重生记

胶济铁路线上,潍坊坊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这里至今留存的丰富的建筑、工业遗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的一面镜子。

这片老城的命运可以说是兴也铁路,衰也铁路。到上世纪80年代,特有的弯道铁路线已经不适应火车高速运行的需要,胶济铁路复线开工时将路线取直,不再经过坊子。随着坊子行政中心的搬迁以及原有部队医院等的撤离,一个依托矿业开采和交通运输而兴起的工业重镇,就这样渐渐被人遗忘了。时间久了,小镇变得荒草蔓芜、瓦破墙摧。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幸运呢?

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片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旅游效益,因此计划投资近20亿元,规划了1.9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进行开发,并用德语音译将其命名为“坊茨小镇”。

这片德日式建筑群形成于1898年至1914年德日殖民时期,现在有德式建筑103处,日式建筑63处。“103栋百年德国原乡建筑,不在青岛,在潍坊!”“坊茨小镇”在青岛的招商推介会上的这句宣传语,可谓一鸣惊人。

漫步坊子老城,标有“坊茨小镇”四个字的一座房子的对面,是曾经的德军医院。医院的墙体有 70厘米厚,楼内铺着长条木地板,地板下面有厚厚的隔温层,填满了煤渣,墙上的壁炉可以给两个房间供热。楼顶使用的牛舌瓦,当年大部分是由青岛的德商捷成洋行位于大窑沟的窑厂烧制的。百年前,坊子的德国建筑曾大量使用产自青岛的这种瓦。

铁轨上长出的艺术之花

漫步小镇,一座座欧陆风情建筑被改造成美术馆、雕塑馆、青年旅舍,定期举办的画展、书法展汇聚各地艺术家。为了给青年艺术新秀搭建平台,当地将部分洋房改造成原生态旅馆,提供给来此写生的学生。定期举办的创意集市,满足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交流。而平时,这里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来此拍摄婚纱照成为当地青年的首选。荒弃多年的小镇,又重新焕发神采。

在坊茨小镇1.9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有一栋1904年兴建的德国军官别墅,现已改建成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的艺术工作室,每年中国油画院的师生都要来此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写生和创作。像杨飞云一样,许多艺术家青睐于坊茨小镇独特的异域风情和沧桑的历史遗迹,决定将艺术工作室搬到这里,逐渐聚集成一片艺术创作基地。

2010年开馆的坊茨美术馆,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由一座老食堂改建而成。自2010年以来,举办了如中国第二届小幅油画展等多场画展,靳尚谊、闻立鹏、杨飞云、王仲等诸多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齐聚坊茨小镇。

好莱坞电影《飞人》在此拍摄。《飞人》是《烈火战车》的续集,电影描写的是英籍奥运冠军李爱锐服务中国人民20年,直至在潍县献出生命的故事,再现了坊茨小镇的一段历史。

胶济铁路陈列馆:

可以触摸到的历史

2013年11月7日,胶济铁路陈列馆在胶济铁路济南站开馆。

这是一座车站关闭后留下来的建筑,之前为铁路办公场所。2012年,济南铁路局统筹协调,把在这座建筑内办公的机构迁出,并邀请山东省博物馆的专家参与设计陈列馆。

日军占据期间,对建筑内部做了重大改动,自从这里改为办公用房以后,入驻机构几经更迭,各自又根据需要进行了内部装修,地面和墙体已不复当初模样。

改建陈列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恢复原貌。施工人员把进站广厅的装饰材料揭开,100年前的原始墙壁露出了真容。让现场施工人员惊叹的是,墙体全部由平整的片石砌筑而成,坚固耐用,美观大方。

在广厅东侧的墙壁上,施工人员发现了建站初期的石雕狮头水池,只可惜不知在哪个年代损坏了,只剩下锈迹斑斑的水管和残缺不全的鬃毛石刻。广厅东侧偏南的房间内,石头砌筑的、独具特色的德式壁炉露出真容。据专家考证,这里曾是车站的贵宾室。在广厅东侧偏北的房间,德国老式暖气片保存完好。

最让施工人员惊奇的是,取点钻探后,大理石下还有一层。揭开之后,原始地面重见天日,尽管凸凹不平,但磨得有些光滑的条石承载着光阴的脚步。

原始地面上还有5个铁十字勋章拼图。这是德国人修建这座建筑时留下的印记。在德国,铁十字勋章是荣耀的象征。

施工人员对清理出来的渣土全部进行清筛,先后“筛”出了铜、铁、铅、布、皮、纸、玻璃及杂项等10多个种类的文物100多件,涵盖了德建时期、日占时期、日伪时期和民国时期,这些文物隐含着建筑演变的密码。

经过修旧如旧,精心打磨,这座老建筑恢复了昔日的容颜。

上一篇:国内首家省级海洋产权交易平台在烟台成立 等 下一篇:从大运河到小清河,旱地再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