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动感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时间:2022-05-13 04:29:37

“三环“动感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课堂就是流动着生命的舞台。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对充满灵性的孩子,构建灵动的课堂,让孩子真正动起来,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使命。“三环”动感课堂的提出,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时时有事做,处处有思考;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

动感课堂倡导学生会学,但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模式。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三环”动感课堂的教学模式。

1 “三环”动感课堂内涵。

“三环”动感课堂,不是为课堂找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不是为教学打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为课改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她体现的是对新时代课改背景下的课堂追求。

“相遇、对话、重构”是 “三环”动感课堂的基本教学环节。“三环”动感课堂,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模式“为驱动,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为基础,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教师导动、多元互动等为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设计研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合作学习中丰富、拓展自我,在课堂展示中证实自己的价值,在精讲点拨中将知识深化、完善,在达标检测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在拓展评价中提升学习能力。

“三环”动感课堂让课堂充满节奏感,充满动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维要灵活,学生的学习要灵活、灵巧、灵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气的目的;要自动、他动、互动、群动,要动静结合,从而达到师生身心俱动,以学活教、心随课动、课随心动、舞动生命的美好境界。在动中恢复孩子的本真,张扬孩子的个性;在动中,彰显生命活力,促进生命个体的成长;在动中体验帮扶、关爱的温馨,享受智慧集成的愉悦,感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动态生成,从而归还教育的本真。

“三环”动感课堂教学模式较之传统课堂的变革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改革备课模式,二是改革学习方式,三是改革课堂模式。

2 “三环”动感课堂的有效载体――研学案

“研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也是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是学生参与“三环”动感课堂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在理解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研学案”突出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研究,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规划出清晰的学习路线图,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

2.1 研学案的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模块:研学导航-研学问题-研学练习-研学拓展。研学导航一般包括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研学问题是核心,是引导学生围绕“研学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展示”学习的线路图。

2.2 研学案的设计要求

研学案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研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四个符合: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二要符合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三要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四要符合老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研学案,切实引领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防止简单化、习题化。研学案应该清晰呈现学生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究、重点难点突破等全程学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用清晰的学习线路图,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2.3 研学案的编写程序。为了让每一个研学案都成为精品,我们要求教师要在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由主备教师精心设计出研学案,然后由备课组经过充分商讨、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并由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印刷。研学案的设计力求详尽、合理,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2.4 研学案的使用。倡导“研学案”在课堂上完成。“研学案”要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要有对学习问题的设计和生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达成学习目标的评价方式。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学生使用“研学案”过程中,教师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要给予充分指导:(1) 学会研究学习目标; (2) 能够看懂学习路线图; (3) 知道学习的内容; (4) 学会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方法; (5) 体验学习内容所需要开展的相关活动; (6) 懂得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3 “三环”动感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课堂,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是“三环“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助推器,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3.2 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3.3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质量。一般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当一人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进行讨论研究。这样才能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三环”动感课堂的基本流程。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认为:“教室里的学习就是与对象世界的相遇和对话,是通过教师与伙伴的相遇与对话,是通过与自身的相遇与对话来实现的。”这里所说的“对象世界”就是指自己、他人、事物。可见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与己、与人、与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最后与他们建立新关系的过程,从而完成了一次自身的重塑。因此,我们提炼了动感课堂的基本流程:三环节六步骤。

4.1 “相遇”环节:呈现目标,自主学习。

学习的第一步是相遇,学习是与物相遇、与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的旅程。相遇是真正学习的前提,是产生好奇心与探究冲动的过程。

此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研学案,根据实际需要,提前或当堂下发给学生,学生以研学案为学习路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环节的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在编制的学案中要设计好研学问题。研学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填空式、问题式、材料分析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

学生依据研学案,在自学中与原有生活储备、与新的知识、与教材、与自己相遇。““三环”动感课堂”主张,学习就是一种体验。自学是学生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的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自学就是一种相遇。“无限放大自学”,是第三代课改“三大标志”之一(李炳亭),也是““三环”动感课堂”的特色之一。“三环”动感课堂信赖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在自我体验中发现与探究。

4.2 “对话”环节:合作讨论,展示点评。

学习的第二步是对话,学习是通过与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展开的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探索的旅程。对话是深度学习的关键。通过对话,交流、展示“相遇”中自学的成果,进行知识的整合、内化、迁移和运用,对感悟进行锤炼提升。此环节主要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关键:小组成员依托研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思考结果,展示自学成果,经小组内讨论交流,拓宽思路,取长补短,完善对问题的解决。另外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小组长要作好记录,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同时教师要巡回收集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展示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展示点评实施的关键: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在学生的展示质疑点评中,老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老师的点拨,一是对展示中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二是对针对展示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地方。三是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讲解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对话是深度学习的关键。“三环”动感课堂通过自我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进行灵动的交流、展示、评价,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强调生活内容和方式,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让课堂更和谐、平等、活力。“三环”动感课堂中的“对话”是学生自由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它充满了令人激动的人文关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生命的自然成熟和理智的丰满,从而获得全方位生命意义的提升。

4.3 “重构”环节:测试评价,拓展升华

学习的第三步是重构。与物对话获得重构与创造的可能;与他人对话利于达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可能;与自己对话能通过重构自我,形成新的比较、判断、决策的思维过程,最终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新认识。“三环”动感课堂通过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与拓展,并进一步总结和反思,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升华和重构。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研学练习”“研学拓展”部分,围绕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训练,同时针对测评反馈的问题,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达到巩固拓展,并形成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设计的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相遇、对话、重构”是 “三环”动感课堂的基本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三环”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灵动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时时处处,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相关环节的安排。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科在此基础上,可做灵动的变式,做加法或减法。三个环节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生命个体,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侧重“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参考文献】

[1] 佐滕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 贺善侃.创新与创新教育.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06-01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

[4] 佐滕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5] 郭晓丽,郭明清.“一二五”自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1

[6] 何齐宗.当代教育新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8-01

上一篇: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