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3 02:51:30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研究组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疗效。结果: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

中图分类号 R5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41-03

doi:10.14033/ki.cfmr.2015.07.071

消化性溃疡临床比较常见,我国人群发病率约为5%~10%[1]。病理机制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黏膜保护机制损伤等密切相关[2]。奥美拉唑为首个质子泵抵制剂单一异构体,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具有良好作用,主要起到较强的抑酸效果,成为临床用药的首选。近些年有研究证实,埃索美拉唑对于加速溃疡愈合效果显著[3]。本文比较分析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8月-2014年

7月间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6例,临床行胃镜检查取病理组织检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男1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2±8.2)岁,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3例;对照组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8±7.8)岁,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性溃疡2例。排除标准:治疗前2周内服用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铋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病例,所有患者对用药方案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 埃索美拉唑40 mg+甲硝唑400 mg+阿莫西林1000 mg,口服给药,2次/d,1周后停用甲硝唑和阿莫西林,单用埃索美拉唑40 mg,2次/d,连续用药1周。

1.2.2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奥美拉唑20 mg+甲硝唑400 mg+阿莫西林1000 mg,口服给药,2次/d,1周后停用甲硝唑和阿莫西林,单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连续用药1周。

1.3 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均于用药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检查,观察消化道壁颜色、状态等,对原有胃灶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并取胃窦部位组织送试验室,石蜡切片并以银染色法染色,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情况。如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则判定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均为阴性为根除,一阴一阳为假阳性,再行复检。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溃疡灶消失,或病灶已由活动期转为瘢痕期;好转,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有明显改善,胃镜下见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无效,未符合以上标准[4]。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728,P

2.2 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34,P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高,但其病机相对复杂,由多种因素引起,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且如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进展为消化道穿孔,甚至可能危急生命[5]。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另外,胃酸分泌异常和胃黏膜保护机制损伤也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发展过程[6]。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应结合抑菌、抑酸和保护胃黏膜等手段。

三联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由两种抗菌药物与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组成,可起到快速缓解溃疡症状、抑制幽门螺杆菌和促进创面愈合等效果。各类质子泵抑制剂多基于苯并咪唑环进行结构性衍生,因此当药物进入消化道后,可牢固结合胃壁细胞内的H、K离子、ATP酶等,产生对该类物质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酸作用,且该过程不可逆[7]。还有,质子泵抑制剂还可刺激胃窦G细胞大量释放胃泌素,促进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起到升高胃黏膜电位、营养胃肠细胞、保护胃黏膜屏障功能、维持胃黏膜功能稳定性等作用。另外,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选择性抑制尿素酶活性阻止幽门螺杆菌的胃内定植与增殖,对幽门螺杆菌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

奥美拉唑是最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本组研究中其三联疗法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埃索美拉唑为奥美拉唑S型异构体,较奥美拉唑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具有更弱的依赖性,因此其生活活性利用度更好,可在血浆中高浓度表达,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另外该药与其他类型药物的相互作用比较少,用药安全性较好,适用度较广。本组中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4%,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埃索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可能要优于奥美拉唑。研究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的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较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具有更好的疗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更高,希望临床对其用药机制加深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静,程新,黄绍萍,等.医用三原子氧化三蒸水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8):822-824.

[2]林辉东.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571-573.

[3]许威,冀润利,荣亚梅,等.溃疡散合并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1):2153-2154.

[4]靳凤学,冯小丹.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在幽门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135-137.

[5]林述洲,蔡文.不同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00-301.

[6]罗波.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3):154-156.

[7]周建华,方黎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复发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0):1153-1154.

(收稿日期:2014-11-01)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广宁县儿童遗传代谢病现状及治疗研究 下一篇: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3年成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