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文化产业 助推桓仁经济

时间:2022-05-13 12:53:01

繁荣文化产业 助推桓仁经济

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历史。文化即是一个地区的脸面,也是一个地区的符号。桓仁县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他们以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把文化名县战略放在了突出位置。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起锚之年,他们又把积极推动文化新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桓仁“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大目标。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一个战略问题:政府主导,培育亮点

一个县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取决于该县的整体环境,是该县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初期,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科学统筹文化园区与文化融资,必须要有大量的政府投入,引导支持。相关部门要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政府管理模式。在管理与服务方面,政府的角色定位要有为而有位,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一个地区要打造文化产业,除应具备相应的文化积淀外,还必须先铸就自己的牵头项目和名牌产品。五女山以其秀美的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桓仁县打造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政府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五女山的文物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顿治理,使文物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提升。对“五女山”品牌的着力打造,不仅使五女山一举成名,被列入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而且还使桓仁县整个旅游业及其他文化产业受益。随着五女山扬名海内外,桓仁县的对外开放也被推向了高峰。所以要利用好五女山山城这块世界第30处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借文化力、念山水经,打造一流的文化产业。

二、一个辩证问题:加强协调,双翼齐飞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做好公共图书馆等免费开放工作。一方面要确保馆内藏品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建议入馆即洗手,监控要看牢。可以通过预约、领票、候场、分区等 方式,有效化解潜在矛盾。一个地区有一两个大型公共图书馆之后,要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小型化、专业化建设。另外,政府与企业合作,多开办一些专为农民工服务的夜校、图书室、电脑房、洗浴场所等,让他们可以在下班后身心都得到休息。

近年来,桓仁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在全县12个乡镇和一个管委会先后成立了3个文化中心,8个文化站,并为部分文化站配备了音响设施、多媒体设施、书架和千余册图书,使乡镇文化站的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该县作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由于县委县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和支持,桓仁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东明工艺品有限公司是县政府命名的文化产业先进单位,其生产的木雕、版画等六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产品销售至全国20余个城市,其产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鑫艺、龙江宏达、万帮马大姐等一批工艺品加工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加之松花石产业的发展,独具桓仁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产业已初步形成。

由此可见,文化产业是“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产物,它兼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具有推动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功效。所以重视文化,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经济,也是政治。

三、一个拉动问题:面向基层,开拓市场

与城市相比,我国县域乡镇和基层农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更多困难。政府可以通过文明县城、文明城镇、文明乡村、文明集市、文明农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里”的定期评选挂牌活动,推动县域乡镇和基层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举办地方戏曲、传统曲艺、灯谜字谜、读书征文、劳动技能、女工绣品等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要多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在娱乐中享佳节,加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

桓仁县以特色文化基地村创建为载体,按照“有设施、有骨干、有队伍、有活动、有特色”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文化信息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广场工程、电影下乡工程、体育健身工程”等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全面开展了以“和谐新农村、快乐新农民”,“创先争优促发展、城乡一体促和谐”为主题的文化进村屯活动和以“风海秋韵、五女风情”的广场文化活动。围绕“四百工程”,组建“百支合唱队、百支演出队、百支秧歌队、百支体育健身队”,积极创建农村文化团体,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他们还特别注重开发与文化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开拓市场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让消费者乐于消费文化产品。建议通过政府采购、市场购买群众文艺团体、农民文艺团体的文艺节目,输送到节庆表演、文艺演出当中,这样既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也开拓了文化市场空间。让全县30万城乡居民都能尽情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四、一个传承问题:加大保护,利用发展

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很好的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并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桓仁县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7月1日,高句丽第一都城五女山山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还拥有八卦秧歌、太平鼓、桓仁山参栽培加工技艺、京租稻米栽培技艺、王氏皮革制作技艺、王氏中医术、满族版画、朝鲜乞粒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蕴涵着我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以督查促落实,加大力度保护桓仁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以桓仁特有的文化遗产塑造桓仁独特的文化形象,以桓仁特有的文化遗产吸引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到来,通过文化形象的塑造与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良好互动 。

百花齐放美名扬,文化青田画卷开。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该县应立足实际,以着眼未来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激活桓仁文化发展潜力,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桓仁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助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上一篇: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例析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