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于太行深处的石头城堡

时间:2022-05-13 11:53:39

藏匿于太行深处的石头城堡

王硇村位于河北沙河市西南的太行山脉深处,因其拥有保存完整的古石楼群和壮美的山岭风光,日渐引人瞩目。

古石楼群,历史与文化的融合

意大利马泰拉的石窟民居、葡萄牙的怪异石屋……千百年来的历史,为世人留下了太多石遗迹、石建筑。而以石为材料的居住处所,更是以其坚实的建筑石材和巧夺天工的结构设计而令人赞叹不已。国内外的石屋、石居大多都是历史与文化融合的结果,成因有很多,如躲避战乱、抵御天灾、遮风避雨…… 面对着一处处古人留下的石屋,如今的人们无不为那风雨不侵的坚实和大胆的创意而叹为观止。一座石屋,凝结着太多风霜雨露,而石与石连结处的缝隙,见证了太多古人的智慧与奇思。

古石楼群,顾名思义,是以石为材料建造出来的居住群落。国内外的著名建筑中,石制民居屈指可数,而石制的群落,就更是少见了。王硇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整个村落以古石楼群著名,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而当走进它你会发现,这座古石楼群比想象中的更美:高高的石楼,座座相望,每座都是蓝瓦布顶、红石砌墙。在这座石群身上,看得到北方建筑的雄伟,寻得到南方建筑的秀美,说它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晶,一点儿都不为过。

穿行于石楼之间,不难发现,整座石楼群不仅是文化与历史融合的典范,更是古人聪慧与胆识的结晶。按照房屋间的排列与布局,楼群之中应当有笔直的街道,但我们走过的街道当中,十有八九都是弯曲的。后人推断,当时的人们出此设计,是为了给进犯者制造障碍,也利用这奇巧的地形为自己留下更多周旋时间。每座石楼都有相通之处,院院相连,户户相通,而岔路口处的石楼上更是建有耳房,为的是居民间随时传递信息、防止外敌入侵。除此之外,每间石屋的窗户都用一根石柱支撑着,里面还有两扇小门,这应该就是当时的“防盗窗”。

漫步于石路间,不禁感叹,这真是一座没有城墙但又攻防兼备的石头城堡啊!来到这里,你不但是在欣赏一部传奇的史书,而且一幅幅风景画卷也越发引人注目——远处的山脉被薄雾缠绕,若隐若现,好似仙境一般;一座座石楼错落有致,搭配着刚刚收获的金黄玉米,好似印在石间的丰收画卷。

一家一族一世界

中国的传统村落,都是以姓为聚的血缘村,王硇村也不例外,除嫁进来的媳妇之外,全村都姓王。

王硇村的历史,源于明代。相传明永乐年间,镇京总兵、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王得才,奉命往京城押运黄纲,一行人行至河北邯郸黄粱梦时,遇上土匪抢劫,黄纲丢失。因害怕朝廷追查,王得才带领家人和部众逃至沙河市一带隐居。几经辗转后,当王得才出现在这荒蛮的山野之上时,他背着手、踱着步,思考良久。是历史选择了王得才,王得才选择了王硇村,而王硇村独具特色的古石楼群,使得这一带,大山峻峭,荒无人烟,成为了最适合躲藏的安宁家园。

就是这传奇的历史,激励着子孙不断开拓家园。一把把锄头,在山岭中开凿出层层叠叠梯田;一把把铁锹,将石块取出垒筑成城堡庭院……600年来,一代又一代王氏族人,将曾经的荒蛮开凿成一幅油画,红土红墙,青瓦青山,这一处藏匿于大山深处的家园,变得壮美秀丽。

四合院式的老建筑,围存着明清时代的风水画卷,老宅里大多植有苹果树。在王硇村,种植苹果树代表着平平安安,它承载着先人们躲追捕、求平安的传统。在初夏的暖阳下,苹果花怒放,绿白相间的枝桠,罩染着沉沉的苍老。院子的男主人是一名乡村老师,他站在院子里,静静地翻着书;女主人见我们喜欢苹果树,便兴高采烈地和我们说着秋天时的模样:满树的果子,压弯了枝桠,红通通的、脆脆的、甜甜的……并热情地邀请我们秋天再来。

我们在这座小院落脚,夜晚的月光有些清凉,东厢房、西耳房的彩帘随风垂摆。坐在木门下,听寂静的深夜里的鸡鸣犬吠,看一树葱茏的繁华。爬上屋顶,眼前的古堡层叠错落,月光迷离,将村庄润染成天青色。

经历过动荡的岁月后,石头城堡也一改往日庄严冷峻的面目,变得沉静起来。希望生活在这里的子子孙孙们平安幸福,是他们每个人心中最美的心愿。

梯田上的奶奶顶

村庄周边的山岭上全是梯田。沿陡峭的石梯而上,眼前的视野便渐渐开阔:天际有山峦青黛,脚下有梯田苍茫,偶尔有几只鸟雀飞过,栖落在葱绿的杨树上。几百年历史的梯田顺着山脉的走势,蜿蜒在或陡或缓或大或小的山坡上,横躺于天地间,晨光将其照耀,云彩挪移间,轻洒一片丹红。干涸的梯田,透露着北方山野不羁的魂魄,它是大地上挥锄开挖的雕塑,是天地间人文与自然的大美。

干涸的梯田顶端,便是奶奶顶。在来的路上,司机一路都在讲着奶奶顶的故事:那是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道士和一个菩萨奶奶……至于“奶奶”是谁,司机并未做任何说明,他只是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奶奶顶的故事。他的描述里,有3个关键词:灵验、气派、富贵。

故事是这样的:一富商,为了延续香火,在菩萨奶奶面前虔诚地许了个愿,心愿很快就达成了,而且还是超额完成的,他生了对双胞胎儿子。然后,富商就把简陋的庙宇重新修缮了,修得如天宫般富丽堂皇,富商的名字也被刻进碑林纪念。

山岭之巅,传来讼经声。披红绸的孩子,正跟在白发苍苍的奶奶身后,进行着跪拜仪式,孩子一脸迷茫,奶奶一脸虔诚。他们匍匐在高高的菩萨脚下,祈求的姿态,是那么的虔诚,香烛明灭的案台旁,道士正喃喃细语。此时,青布衫的老道长从楼阁上飘然而下,花白胡须随着袅袅烟气飞舞,大有仙骨道风之意韵。我们不敢惊扰道长的修行,欲离去,道长却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本想听听道长一番天机之语,道长却轻声细语,叨念的都是那个富商修庙的故事。在道长这里,富商变成了他嘴里的老板,修庙也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他平静地说完这些故事,嘴角掠过一丝笑意。

富商的名字被刻在哪里,我们没有见到,只是这新修的水泥路上,我们见证了来来往往、蜂拥而至的奶奶们,她们或拥挤在拖拉机上,或坐在儿子的摩托车上,也或徒步而行,手提沉甸甸的供品,满载着虔诚的期许。

山崖上的挂壁公路

正因为太行山的巍峨险峻,才造就了王硇村600年的安定。一条蜿蜒在山崖上的挂壁公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太行山绝壁多,开不成环绕而上的盘山公路。聪明的太行山人便将公开凿隧洞,使这种堪称世界上最奇险的公路如挂壁上。挂壁公路最出名的当属河南的“郭亮洞”,以通天绝壁而闻名。不过,王硇村附近的这条峡沟公路,虽算不上是通天绝壁,但却临湖而凿,天蓝碧绿,风光秀美怡人。一般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10余米便在崖壁上开一侧窗,从外部看,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而走入隧洞内部,每个侧窗仿若一幅风景画,山川、湖泊、天空,都被这画框定格。光线忽明忽暗,景色悠然变换。不过,挂壁公路里只能通过行人和一些小型车辆,但由于光线较暗,还需开灯行走。简朴且带有坑洼凿痕的泥土路,是山民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若没有这条公路,这一带的村民出行就只能攀爬高且陡峭的栈道了。我站在公路边,小心翼翼地扶崖观望,眼前群峰林立直插云端,脚下湖水碧绿清幽,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由地敬佩起生活在群山里的子民们,敬佩他们在险境中开拓家园、繁衍生息的毅力和决心。

就要离开了,我们远远地,凝望着太行梯田,望着那些陌生的石头墙,还有那座看似高不可及,富贵华丽的庙。不知道奶奶顶它应了哪个奶奶的愿望,而王硇村,依藏匿在太行深处。它用石头的身躯和温润的心,护佑着世世代代跟随着它的子民们。

上一篇:通风、排烟系统工程的技术要点及监理对策 下一篇:无锡行记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