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13 08:31:1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16-0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病,自CT、MRI应用以来,报道渐增多,现将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经临床和CT确诊的患者5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50―85岁,平均73岁,病程10天―8年,平均2.9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例,腔隙性脑梗死31例,糖尿病史28例,冠心病史23例,TIA病史22例,饮酒史>7年10例,间隙性饮酒21例,吸烟>15支以上/日长达9―40年25例

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简易智能量表(仿长谷川)示:轻度智能低下(29.5―20分)23例,中度智能低下(19.5―10分)20例,重度智能低下(

辅助检查:胆固醇增高30例,甘油三酯增高35例,低密度脂蛋白增高42例。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25例,左室肥厚伴劳损16例,陈旧性心梗3例,头颅CT扫描全部病例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低密度影,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单发或多发45例,侧脑室扩大50例,脑萎缩45例。

3 治疗方法:

以活化脑细胞、健脑,改善脑血液循环,养血清脑颗粒,尼莫地平,银杏软胶囊,舒血宁,胞磷胆碱,奥拉西坦,洛伐他汀等药物治疗。

4 结果:

经门诊及住院治疗,除3例>84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自动出院外,其余47例从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效果满意。

5 讨论:

本病为一组以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脑室周围白质低密度区为特征的综合征,1984年首先由Binswanger报道,其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脑深部白质深穿支动脉硬化,引起血液灌流量减少,致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白质慢性进行性缺血使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在深层出现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灶,本组病例均为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均有脑白质疏松Ⅲ―Ⅳ级,大多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1] 2/3慢性起病、1/3急性起病、以卒中样起病,80%合并皮质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萎缩。本报告9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史,眼底动脉硬化与文献报道相符。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障碍为主,进行性加重乃至引起痴呆和严重精神衰退,给患者的日常及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2] 可有构音障碍,语言单调,脑局部症状可出现偏瘫、四肢瘫等。本组患者符合上述特点。

6 诊断:

SAE的诊断依据:①中老年缓慢进展智能低下及精神症状;②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可伴有脑卒中;③逐渐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④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有较长平稳期;⑤CT有典型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低密度影,伴脑室扩大,脑萎缩多伴有基底节区,放射冠腔隙性梗死灶。

7 防治:

本组病例经加强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高危险因素治疗,经改善脑循环,促进脑代谢,辅以多种维生素等治疗大多症状减轻, 6例病程长,反复加重,预后不良。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逐渐增多,此病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痴呆运动障碍等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3]。加强脑白质疏松的早期干预治疗,戒烟、戒酒,并积极防治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同时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疾病,是减少SAE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蒲伟强,郎森阳. 脑血管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87―388.

[2] 宋建国. 老年痴呆血管治疗探讨:附55例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25):15―16.

[3] 许制刚.,李作汉.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CT改变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94―96.

上一篇:两种不同的脐带结扎方法效果分析 下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0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