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擎天柱”

时间:2022-05-13 07:50:36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兵团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惟一选择。

――摘自聂卫国同志在兵团第六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初秋时节,农十三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南岗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资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项目落户农十三师;哈密安彩塑胶有限公司在红星二场投产运营;红山农场与哈密兴隆淀粉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产1.5万吨淀粉合作项目……

一个个工业项目就像一枚枚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收获的枝头光彩夺目。

2007年,农十三师第二产业贡献率达31.2%,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二产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6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4.18亿元,全师已发展工业企业75家,90%以上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基本实现家家盈利、个个分红,全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9亿元,师本级实现税后分红8500万元,团场实现工业分红3800多万元,师、团两级实现分红突破亿元大关。据兵团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530.4%,居兵团各单位之首。

工业已成为农十三师经济的“擎天柱”。

跋涉之旅充满艰辛

所有的事物都有它成长发展的路径。农十三师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工业同样经历了艰难的跋涉和痛苦的挣扎。

从单一的公有制模式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工业全面亏损到全面盈利,从一穷二白搞工业到师、团工业反哺农业,农十三师工业经历了一个破茧成蝶的蜕变过程。

农十三师挂牌成立之初,该师党委就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兴师富民”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根据所处的区位优势和拥有的资源优势,师党委确立了“以资源换资金,以产权换投资,以市场换技术,以合作换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

于是,这个师大刀阔斧地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对全师所有国有独资企业全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企业不仅盘活了存量,消灭了亏损源,而且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同时,农十三师积极实施对外合作,加快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提出了“不当老大、不控股、不干预”的“三不”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短短几年时间,农十三师的工业企业在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今已有数十家股份制工业企业分布在农十三师的辖区内,涉及金属、煤炭、化工、建材、支农、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行业。

2005年,农十三师撤销了管理农产品的关卡,还把棉花的销售权下放到团场。2007年,该师所有团场不再向师上缴利润,各团场入股师直工业企业的一律给予不低于25%的分红回报,农产品出售后完全按市场价兑现给职工,在以工补农上迈出了第一步。

团场工业遍地开花

加快团场工业快速发展,是工业强师的现实需要。农十三师党委大胆解放思想,以深化团场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将团场工业作为全师工业发展的“第二战场”,不仅形成了“一团一策”“一团一品”的团场工业特色,还创造条件鼓励团场领办全师龙头企业,引领团场工业阔步向前。

红星一场积极实施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加大盘活闲置厂房、设备等资产力度,使闲置了十几年的老厂房又唱起了工业新歌。该场党委确立了“依靠二、三产业,做大做强团场”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师党委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标,抓住二道湖重工业园区的发展契机,在师重工业园区组建哈密晋美镁合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每年生产金属镁以及其制成品4000吨,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

红星二场办工业坚持“不控股、不独资、不单干、不怕别人挣大钱”的原则,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团场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奋勇争先的良好势头。2007年,这个农场实现工业总产值2145万元,工业增加值939万元,比2006年增长150%。

火箭农场为实现工业对农业的间接支持,积极在政策导向、项目提供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几年间,团场做大做强了“银天”牌棉业、“东疆”牌油脂等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的产业化经营。

黄田农场进一步加大工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将工业园划分为三个区,即:加工区、食品区、化工区,并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各种工业要素、产业和企业向园区集聚,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承载能力强、产业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发展优势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淖毛湖农场把哈密瓜效益吃干榨尽,柳树泉农场充分挖掘电力优势,红星四场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做文章……农十三师团办工业已是“家家有着落,场场有出路”,仅今年就新办工业企业33家。各团场发展工业你追我赶,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倾力打造“四大品牌”

今年4月中旬,农十三师与深圳科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吨镁合金和10万吨硅铁合作生产项目。紧接着,农十三师与民营企业家郜建军又签订了60万吨煤焦化合作项目。

按照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农十三师工业发展的实际,师党委提出了“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思路,倾力打造发展工业的“四大品牌”。

――打造“产业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师域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势向三个产业集群聚集。以发展铜、镍、铁、煤、焦炭、硫化碱、金属镁、镍铁合金等为重点,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来发展资源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发挥区位优势来发展市场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

――打造“企业品牌”,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重点打造天隆镍业、汇隆镍业、晋太冶炼、红星科健、红山化工、天山娇果业等叫得响、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品牌”。

――打造“园区品牌”,形成产业聚集的主战场。倾全师之力,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大手笔、块状式的规划,建设二道湖工业园区和骆驼圈子重工业园区,形成循环经济式的产业集群,尽快把园区建设成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点。

――打造“企业家品牌”,带动所在企业快速发展。按照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紧贴农十三师发展的实际,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优秀企业家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尽快培养一批品行好、会经营、善管理、守诚信、开拓型、德才兼备的“品牌式的企业家”队伍。

为了将工业发展触角延伸到了更加宽广的领域,农十三师打破地域界限,注重借民营资本之力促进国有资产快速扩张。自2005年开始,农十三师就在异地办工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先后取得了杜拉特铜镍铅锌矿和青格勒拜铜镍矿的采矿权,在库车县争取到了煤矿、芒硝矿,在鄯善取得了金矿、铁矿等资源的开采权。

至“十一五”末,全师现有工业和工业园区可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以上,实现利润6亿元以上,师本级分红3亿元,团场企业分红1亿元,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6:48:26,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丰硕成果理论支撑

农十j师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丰富的理论。该师工业能有所发展,其实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理论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

近年来,该师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换技术,以产权换投资,以合作换发展”;第二阶段是“不控股,不独资,不单干,不当老大”;第三阶段是“不怕干不好,招商引资就行;不怕不会干,不控股就行;不怕股份少,能分红就行;不怕规模小,多办几家就行”。而这些就是农十三师发展工业自创的理论,每个阶段都是相辅相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师团工业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农十三师人一直在探索中寻求答案。通过实践,该师党委认识到,要通过招商引资办股份制企业,让民营企业控股,这就等于把民营企业的机制变成了师里的机制,把民营企业的人才变成了师里的人才,把民营企业的市场变成了师里的市场,把民营企业的发展变成了师里的发展,等于给师里注入了各种生产要素,挽着成功者的肩膀前进,搭乘胜利者的船出航。实践出真知,民营企业控股后对国有资产不仅不会稀释、吞并,反而有放大的功能。民营企业除了给该师带来了较丰厚的经济效益外,还为该师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企业家。

上一篇:调出一片新天地 下一篇:依托两个资源 实施“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