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与社区参与研究

时间:2022-05-13 07:11:16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与社区参与研究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促使当地百姓自发地参与到乡村生态观光游的组织和管理之中,景区在管理中鼓励更多的社区参与,组成旅游合作社的马队,由主景区游向周边网状游发展,以分流游客的方式把各个景区的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生态流量内,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旅游社区居民受益。

一、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生态旅游亦被称作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基于研究、欣赏和享受风景以及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和文化特征(历史遗存和现在的特征)等目的到相对没有开发过的或者没有被污染过的自然区域中去旅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旅游开始受到重视,对其研究也进一步拓展。美国生态旅游协会1990年提出的定义为:带有理解文化和环境的自然历史的目的去自然区域旅行,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提供经济机会,使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居民。2002年召开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大会所提出的《魁北克宣言》提出了生态旅游的五个标准,即以自然为依托的产品,影响最小化管理,环境教育,为保护事业做贡献,为当地社会做贡献。生态旅游是一种小规模的替代性旅游形式,这种形式既能补充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与当地的自然、文化融为一体;杨桂华等人认为,生态旅游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二是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三是生态旅游必须有社区参与。

以上一些学者和机构的研究表明了生态旅游的本质特性:首先,生态旅游目的地是相对没有扰或者没有被污染的自然区域,要尊重当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完整性,因而生态旅游是一种规模较小的、高层次的旅游。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要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因此,是独具特色的可持续的旅游。

二、老君山黎明旅游业与社区发展

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位于丽江市玉龙县西北部,是2005年玉龙县深化农村机构改革中由原金庄乡和黎明乡撤并并新组建成立的一个乡,全乡幅员面积700.90平方公里,其中24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区域是三江并流的核心部分,为国家地质公园。乡镇府所在地距市区93公里,东与石鼓镇、石头乡相邻,南与怒江州兰坪县相连,西与巨甸镇、鲁甸乡相连,北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隔江相望。人口有1.5万,有傈僳、纳西、汉、白、彝、普米、藏、苗等民族,傈僳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是玉龙县唯一的傈僳族乡。境内,由海拔1800m的金沙江田园至老君山主峰洁莱雪山顶的4453m,地质状况和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尽管撤区建乡后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地覆天翻的历史性成就,但在横向比较上仍显得极为滞后,极为不平衡,尚有30%的人口起伏于温饱线上下,10%的人口至今未解决温饱,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丽江旅游业“一体两翼,东西两翼齐飞”的旅游开发战略把丽江老君山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推向历史前台,成为丽江旅游业“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新力军,带动了老君山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旅游者由2003年的633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19809人次,增加31倍,旅游收入由2003年的142975元增加到2012年的4101557.41元,增加28.7倍。

黎明村是老君山国家公园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最前沿。位于该村中心地段的红石街即是景区开发建设的窗口,该村历年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都紧紧地围绕旅游开发的总趋势,包括民居、产业、集镇、文化等基础工程的规划都紧扣黎明村未来接待游客、交流文化、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奔小康的历史进程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黎明村始终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兴村、旅游富村”的思路,按照“资源共有、利益共享、人人参与、户户受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原则,做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民居、水系、文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文章。该村村容村貌整洁,民风淳朴,民族团结,成为玉龙县傈僳族聚居的一个特色村寨之一。

三、社区参与带来生态旅游的新发展

社区参与是指公众成员、个体、群体和政府机构间的互动的过程。在社区发展进程中,社区参与机制的介入能更好地平衡制约各方利益相关者,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利益的公平分配。

老君山的旅游开发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鼓励更多的社区参与,由主景区游向周边网状游发展,以达到分流游客,控制生态流量,促进更多的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开发。国家在旅游开发中就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开发与当地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要求开发与景区的社会发展和谐同步。各个地方在旅游开发中不再是以单纯的征地拆迁为唯一的手段,而是注重当地群众与当地群众共享成果,因地致宜地施行群众参与景区开发的政策。在旅游景区开发中注重保护和扶持处于弱势群体的当地群众的利益,是构建和谐景区的必要条件,也是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原则的具体表现。目前,黎明村委会已组建自己的“旅游合作社”,在“旅游合作社”组建了旅游服务马队、诺玛底歌舞队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马队、歌舞队直接服务游客,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向丽江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出售服务,据统计约有40余人。除了以“旅游合作社”形式参与旅游服务外,黎明、格拉丹片区的居民还以餐饮、客栈和出售土特产品等方式参与旅游。2011年,黎明、格拉丹片区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6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800余人,黎明片区居民家庭收入19.2%来自旅游服务、格拉丹片区居民家庭收入3.3%来自旅游服务,黎明片区65%的社区居民参与过旅游服务,97%的社区居民支持在本村发展旅游。格拉丹片区只有10%的社区居民参与过旅游服务,94%的居民支持在本村发展旅游,并具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愿望,提高参与旅游的能力。目前,黎明乡已经初步完善了旅游服务体系,如期举行了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开工仪式、圆满举办了2009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山地穿越挑战赛、完成了裸支旅游接待点500亩和黎明721.18亩征地工作,配合省旅游投资公司完成芦笙村的旅游公路、千龟山游览步道修复、黎明世外桃源村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千龟山索道建设项目正在实施;老君石像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黎明河谷景观带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黎明飞拉达攀岩项目正在实施;国际青年旅社、黎明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诺玛底客栈、诺玛底假日酒店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各拉丹帐篷营地实验项目已正式营业;完成黎明红石街旅游休憩地建设搬迁3户;大羊场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已完成审批立项的前期工作。

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马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土地贫乏,农业生产发展不足,村民长年依靠砍伐并出售附近森林的木材,造成森林资源的极大破坏。2013年由村委会主导成立了生态旅游观光马队,有马匹70余匹,开展以骑马、游老君山丹霞地貌为主的旅游接待活动。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转型,减少了对日趋紧张的丹霞地貌生态资源的破坏,同时也使村民提高了对周边环境经济价值的认识水平。通过整合全村的资源和人力,开展骑马、徒步观光等旅游形式,在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之,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获得更多的福利。发展旅游业应该以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目的为导引,发挥好社区的组织协调功能,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开发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提供许多分散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网络体系,同时分流游客,减轻对主要旅游景区的生态压力。另一方面,村民通过开展社区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可以增强他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老君山的旅游发展,应该在生态旅游的理念指导下,走一条兼顾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分流游客、适度控制规模和争取持续发展和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内涵之路,这无疑是丽江老君山旅游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作者单位: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变废为宝的绿色艺术设计 下一篇:对影响大学生成绩的客观因素的非参数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