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

时间:2022-05-13 06:26:25

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

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由小组或全班成成员围绕特定问题互相抢答辩驳问难,各抒己见,积极主动学习、互相学习,在抢答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拓展思维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我们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的方法。这套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学增加了活力,增进了师生关系,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得到了拓展。

一、抢答辩论问题的设计

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付出的努力要比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要多得多,主要表现在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抢答辩论,问题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有可辩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遵循以下原则:

1 可辩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想到问题是否有可辩性,可辨性是指问题是开放式的、不具唯一答案的,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觉得有话可说。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一个问题“三十年来,周朴园依然保留着当年的衣箱,记得鲁侍萍的生日、关窗子的习惯,但待与侍萍重逢、相认后,周朴园的态度突然变得严厉,那么他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呢?”正方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真感情,反方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感情。这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执著于哪一方,都有话可说。高中生对爱情懵懂又好奇,但并不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思辨,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于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对爱情的理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2 牵一发而动全身

抢答辩论课堂教学在时间的控制上比传统讲授教学更难控制,所以问题的设计需要结合文章的重难点,要跟课文紧密联系,能包含关于文章理解的核心词或者关键词。比如在讲授鲁迅的《祝福》时我们给学生设计的题目是祥林嫂的真正死因是什么,他人的目光对自我的身份的构建有无作用。课前我们给学生准备了不少背景资料,学生根据这些背景材料以及对课文的细读,对问题进行了开放的、热烈的抢答辩论。通过这种形式的深入学习,学生不仅理解的本篇课文,而且对鲁迅系列小说的“国民性”焦点问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3 巧妙的切入点

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选取切入点巧妙,最好能小中见大,能充分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的问题。如在《变形记》一文我们给学生设计的问题是:小说中的“门”是否象征人与人关系的隔膜和疏离?《变形记》中的重要主题是门的主题,即贯穿整个故事的开门、关门的主题。通过辩论学习,同学们在许多门的细节中发现了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么对待格里高尔的,而这也是理解本文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效果

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语文学习的思辨性、对抗性和趣味性。

1 语言与思维的双促进

辩论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的艺术。辩论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文学语言表达有多层面和丰富性,总是力求达到言外之意。正是由于言和意之间的差距,语文课本身就为课堂抢答辩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思想内容理解的分歧、有人物形象感知上的差异、有文化认识层面的争议等,都可以成为辩论的题目。

通过抢答辩论,学生们语言运用方面会更准确、连贯、出新。通过抢答辩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学生甚至教师都不再拘泥于单一思维形式,而是激发师生多方乃至是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开启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思维的模式。

2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是激励学生与学生互动及学习的一种举措,而答辩论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抢答辩论式语文教学有很多灵活的形式,可以分正反方,也可以分成小组,也可以在自由抢答过程中自主组合分组,但不管怎么样学生们会发现讨论和辩论过程的互动学习的乐趣。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抢答辩论式语文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对于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在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上网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这样相应的语文课堂其实和社会大课堂巧妙地连接起来了。

抢答辩论过程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辨对论点或攻防或转换,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更缜密、更成熟。

抢答辩论时语文教学的评价也多用开放式的评价,因为辩题不涉及是非对错,而是理解的分歧和认识的差异而已,目前的创新教育提倡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元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学生在抢答辩论式课堂教学,老师不必强调明确答案,留给学生更多理性思考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抢答辩论式语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对师生的成长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能有效地增进学生们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非智力品质的良好发展。

上一篇:努力创建新型的高中政治课堂 下一篇:浅析生态大课堂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