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南北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时间:2022-05-13 04:54:20

浅论南北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摘 要】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它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关键词】民间剪纸;地理环境;风俗习惯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它全方位地表现于民俗文化之中又常用于宗教礼仪,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体现出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因此说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

每一种艺术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剪纸也不例外。剪纸的制作工艺有两种,一种是用剪刀剪,另一种是用刻刀刻。因为两者的艺术效果在形式上非常接近,有的几乎分不出来,所以统称为剪纸。其形式特征与特定的工具,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分不开的。因为是在纸上通过剪(或刻)才能造型,而不是用画笔画出来,故在对纸进行镂空时要使线条和块面之间相互连接,才能使剪出来的画面不至散落。这样,剪纸在镂空造型的基础上便形成了两种情况,或是线线相连,或是线线相断。这便是剪纸所独有的艺术特点:单纯,简洁,明快。

民间剪纸分布地域很广,从南粤水乡到长白山,从渤海之滨到河西走廊,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民俗习惯的不同,剪纸在南北民间形成了各地独有的特色:

北方地域剪纸:粗犷,古拙随意,简洁质朴;

南方地域剪纸:细致,新颖独特,华丽明快;

首先从地理环境来讲,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南北差异显著;气候就不同:北方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不易霉烂利于剪纸作品的长久保存。而且北方人以收藏剪纸作品作为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为荣耀,因此北方保留至今的剪纸作品多,好而又齐。南方恰恰相反,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气,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故而能够保存下来的完整剪纸作品的数量也就很少。

地势语言也不同: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方便,人们交往交流广泛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比较单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剪纸技术的飞跃发展。剪纸的特点简洁且统一。南方则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交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个地方不同的剪纸风格。

建筑方面也有差异:由于气候和地势的因素,北方民居多为窑洞,窑洞由于取暖需要,墙壁厚实而封闭,外装饰较少,主要装饰便集中在门窗与内外墙面上,大多数以贴花和绘绣的方式完成装饰房屋的需要,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门画,窗花,门帘等民间美术作品,它们取材多样而丰富,样式多比较自由,块面性强。南方江南一带建筑多沿河布置,巷港幽深,它们错落在造型和装饰上多利用牌坊,里门,塔,亭,桥等建筑和衬托特点,广泛在门窗,屋脊,廊檐,柱梁等处加以木雕,石雕着重在刻,雕技巧上,精致优美,佛山剪纸相传起源于明代,在制作上以刻为主,使用的材料有铜箔,锡箔和彩纸,或衬以彩纸,或结合涂绘,作品多具有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的特点。

风俗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不同的风俗习惯,并且相沿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民俗活动的不同所形成的南北民间剪纸的特点是:北方以陕西,山西为例民间剪纸的流传性极为广泛,剪纸幅面较大,样式较为丰富,古拙随意,简洁质朴,颜色鲜艳亮丽,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纹样以对称结构为多,又以动物、植物和几何纹为主,多寓以吉祥含义,其风格较为统一,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造型以线为主,且多用曲线,因而显得细致,粗犷中有精巧,具有浓郁的装饰风味,多用剜空和阳刻手法颜色鲜艳亮丽。

南方以江苏,浙江为例民间剪纸构图均衡,造型生动、黑白对比强烈,风格较为工整。表现内容以吉祥纹样和民间传说故事为主,风格较为淳朴,内容多赋予吉祥、喜庆的寓意。题材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多以结合当地的习俗特色为题材进行创作、构图,作品新颖独特,工巧而写实。作品线块结合、粗细对比强烈,有的还采用了影绘的手法,特征鲜明、惟妙惟肖,构图完整,与绘画技法融汇,刻与写紧密结合,瑰丽生动。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断过。它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更加突出,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春树,古老而又长青。愿剪纸这颗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长新。

参考文献:

[1]靳之林:《中国民间艺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2]谭竹:《中华绝活手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价值与培养途径探索 下一篇:浅析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