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5-13 04:06:14

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开始打造提升工程,为罗源县生态景观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提升工程坚持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提升过程中现存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罗源县;森林生态景观;建设现状

【前言】: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以营造自然和谐的城区周边景观效果和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目的,充分肯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致力于打造空间错落有致、季相变化丰富、色彩层次分明的森林生态景观。形成“一环、一带、多块”的森林生态景观格局。一环:即围绕罗源县中心城区一重山一面坡绿化形成的森林生态景观;一带:即沿104国道森林生态景观带;多块:即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可造林地块,通过景观提升、林相改造等措施形成多块森林景观斑块。

1 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工程概况

此工程绿化面积约为478亩,具体分三个地块进行绿化,第一地块位于大同镇罗坊村,绿化面积约46亩,拟补植套种观叶、观花有明显主干的景观乔木树种,无患子、黄山栾树大苗(胸径5-6M),42株/亩,无患子:黄山栾树=7:3;使林分常绿:落叶近7:3,初步达到提升森林生态景观的效果。第二地块位于大同镇罗坊村绿化面积约118亩,现状为2012年新种植马尾松纯林,树高0.8m,150株/亩;拟补植套种观叶、有明显主干的景观乔木树种,设计无患子、枫香大苗(胸径3-4M),80株/亩,无患子:枫香=6:4。使林分常绿:落叶约7:3,初步达到提升森林生态景观的效果。第三地块位于大同镇罗坊村,绿化面积约314亩,现状为郁闭度0.5以下马尾松中幼林林分,90株/亩;拟补植套种观叶、观花有明显主干的景观乔木树种,设计无患子、枫香、黄山栾树大苗(胸径5-6M),42株/亩,无患子:枫香:黄山栾树=5:3:2。使林分常绿:落叶=7:3。工程施工投资额约为人民币261.89万元。

2 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现状

此提升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分布在凤山镇、白塔乡、罗源国有林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具体实施:其一,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对项目区进行统一规划,按照不同的地块进行分类设计,分类指导,形成花繁林茂的符合景观林带和森林生态群落;其二,坚持适地适树要求,根据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水肥光热条件的优良乡土树种进行造林,并适当选用少量外来树种,在合理规划的前提条件下保证发挥出生态景观提升的功能,最大限度上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其三,景观协调原则。主要体现树种多样化、结构层次化、色彩化的森林生态景观;其四,突出生态惠民。各地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与实施绿色发展和生态惠民战略有效的结合起来,将生态景观所带来的产业、旅游以及文化等进行有机结合,增加农民预期收益。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也正是以上述原则为核心,积极构建与打造系统的结构体系。但不可否认,在生态景观提升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问题一:苗木规格存在不达标的问题。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涉及到多个乡镇,并且工程都属于外包的方式,存在部分地区苗木质量差,规格达不到标准的状况。

问题二:生态景观与林带的连通效果较差。在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的过程中要去有效解决租地问题,在规划范围内存在没有造林和造林不达标的现象,严重影响生态景观的质量。

问题三:工程建设质量不高。存在部分工程树种选择、种植标准不符合要求的问题。有些地方更是存在排水不良、水位较高的问题,虽然满足生态景观要求,但并不利于树木成活和生长。

问题四:抚育与监管不到位。抚育过程是生态景观得以发挥生态效应的关键要素,需要做好监管与优化工作,满足造林成效。

3 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建设对策

针对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的要求与目标,需要满足建设标准与建设要求,真正展现出生态景观提升对于本地区文化、产业以及生态发展所带来的效益。针对生态景观提升建设方面存在的相应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3.1 选用规格壮苗

在规格壮苗的选择层面,需要依据相应的要求规范去合理选择。无立木地块壮苗选择标准为:①种植有明显主干景观乔木树种:采用胸径≥3厘米、苗高≥2米、冠幅≥50厘米、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绿化大苗,每亩种植株数≥80株,且均匀分布;②种植无明显主干景观乔木树种:采用地径≥3厘米、苗高≥2米、冠幅≥50厘米、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绿化苗,每亩种植株数≥80株,且均匀分布;郁闭度0.5以下以及择伐改造地块的壮苗选择标准为:①补植套种有明显主干景观乔木树种:采用胸径≥3厘米、苗高≥2米、冠幅≥50厘米、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绿化大苗,且均匀分布;②补植套种无明显主干景观乔木树种:采用地径≥3厘米、苗高≥2米、冠幅≥50厘米、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绿化大苗,且均匀分布;③上述补植套种按80株/亩进行折算补助面积,但折算后面积不得超过造林地块面积。

3.2 落实目标责任

依据选用规格壮苗的基本要求,做好综合性把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与领导挂钩的督导制度,加强工程建设检查督导工作,了解工程进度,有效的破解工程难题,为罗源县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提升提供可行性条件。

3.3 依托科技支撑

森林生态景观的提升根本是保证原有的生态景观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在原有的生态景观基础之上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科技培训,为森林生态景观的提升奠定基础。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能最大限度确保造林质量与任务的双双落实,为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4 强化抚育监管

对森林生态景观的抚育与监管提出较高要求。基于此,应落实抚育监管责任制,确保各项有关于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的内容能够符合相应标准。依托抚育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以此强化抚育质量。而在监管用妫则需要从管护措施、管护人员以及管护经费等层面着手,满足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建设目标。

结论:总而言之,罗源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但在整个工程进程中,要求工程参与主体协调多方工作,避免一些小问题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景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明婷.福建省惠安文笔山森林公园景观现状及生态提升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04:154-155.

上一篇: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下一篇:滴墨成印·色无界CHINA PRINT 2017理光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