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作”无止境

时间:2022-05-13 12:32:36

马东生在一个文艺之家,父亲马季是著名相声演员,母亲于波是一名音乐编辑。马季在文艺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大概是太知晓这个圈子里的酸甜苦辣,所以并不想让儿子涉足这个圈子。所以1986年,当马东去澳大利亚留学时,他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

虽然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他喜欢的却是文学和艺术,尤其喜欢听传统相声,看《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自己更是锻炼了一副好口才。1996年回国,他不顾父亲反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东碰到了湖南卫视的台长,了解到他们正在策划一档谈话类节目《有话好说》。这个反映现实问题的节目吸引了马东,他主动请缨,从此入了电视这一行。2001年,马东加盟央视《挑战主持人》,渐露锋芒,后来又主持了《文化访谈录》《汉字英雄》等节目。

当了十几年主持人,他的主持越来越娴熟。他将相声的“说学逗唱”融入到自己的主持风格之中。有人评价说:“主持人马东长得既不帅,也不酷,有时候还显得憨态可掬,但是他在中国电视主持界却声誉日起,靠的就是他明快的现场判断力和犀利的思维。每次面对选手、观众以及评委的挑剔目光时,幽默机智的马东总有一种处变不惊的松弛。”

2013年,马东离开央视,加入了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他在爱奇艺的代表作莫过于自制语言类综艺节目《奇葩说》,以颠覆话语体系的大尺度和娱乐性,来传达文化和价值观,得到了观众的热捧。马东最可贵的一点似乎在于他具备变色龙的特质,走进不同的年龄群就能和他们看一样的烟火。在《奇葩说》的第一个会上,他穿着苏格兰方格裙、紧绷的白色丝袜,端出了粗壮的腿部线条,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围观者们尖叫惊讶,同时年轻人们也似乎在他身上找到了认同感。

2015年爱奇艺曾多次传出上市在望,马东却在价值即将变现之际,宣布离职创业,一如以往从IT男转做主持人、从央视跳槽爱奇艺般毅然。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马东说:“人生有三大自由,第一是时间自由,但我不想要这个自由。第二是财务自由,我留在爱奇艺,龚宇博士跟爱奇艺的平台能够让我实现财务自由,但是我是一个’不作不行’的人,所以我更珍视第三个自由,角色自由。人生只活一次,尽量地去多体会一些角色,可能会增强心中的幸福感。”

人生只有一次,要尽最大努力去做自己热爱的事。马东发现自己还是割舍不下文艺梦,跟父亲马季商量。马季一向反对他进入演艺圈,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普通人,而且指出30岁转型已经晚了。虽然父亲并不支持,他还是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奇葩”马东。发现想做的事就去做,顾虑太多只会一事无成。

人要有核心竞争力。马东不高不帅,早年曾被认为表情一成不变,不太符合一般人心中的主持人形象。他在主持界能到今天的地位靠的是强大的控场能力和多年耳濡目染养成的幽默机智。而且这两样能力并不是无根浮萍――马东的阅读习惯使自己的思维犀利而厚重。不管节目中玩笑有多么无底线,他总能将话题引至严肃的价值观讨论。

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从《挑战主持人》到《奇葩说》,他的每一次出击都能够跑到当代年轻人的阵营里。马东从不太拿自己当事儿,跟年轻人做起节目来从无代沟可言,你来我往总是无缝对接。在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期间,他积极学习一切跟职务相关而此前并不了解的知识,让爱奇艺迅速成为视频内容大户。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专注于内容创作之后,他就走出爱奇艺成立“米未传媒”。他的每一步都没有把年龄作为限制因素。

上一篇:大洋彼岸的味道 下一篇:挥别昨天 新年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