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2 09:44:29

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摘要 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副伤寒甲、乙等。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合温度为37℃。乳与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类、奶类等食品引起。下面,我以我县发生的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加以论证。

关键词 沙门氏菌;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62-01

2007年7月10日17时45分,在临夏县麻尼寺沟乡中路村有87名村民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并伴有头痛、乏力。他们被及时送入医院接受治疗,无人员死亡。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场卫生学的调查、临床症状的表现以及实验室的检验,确定临夏县麻尼寺沟乡这次发生的集体疑似中毒事件为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村民中毒经过 2007年7月10日中午12时,由于临夏县麻尼寺沟乡中路村236名村民参加了村民马明清家中例行的宴席会餐,主要食用了煮熟的牛肉、肉馅包子等。下午的16时~17时左右,相继有87名进餐村民出现了集体相同的临床症状,疑似为食物中毒。后经临夏县人民医院医院积极救治,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

1.2 临床表现 83%的病人都有发热症状(38.5℃~39.6℃),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症状,少部分病人还有头痛、乏力,重度病人出现寒颤、抽搐、惊厥和昏迷,所有病人腹泻便样均为水样便。所有病人中,出现病症表现离用餐时间最迟的为5小时。

1.3 可疑中毒食物及用品 事件发生后,临夏州州疾控中心立即派调查人员前往事发现场,并采集了聚餐时食用的剩余牛肉、包子等食品带回化验。

1.4 现场卫生学调查 根据现场勘查的结果,该村民家中的食物加工、存放等环节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比如,食物生熟不分;加工、贮藏食物的工具不清洁;鸡、鸭、狗等家中饲养的动物随便活动,这给这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实验室检验

2.1 样本采集 共采集各类检验样本12份。其中,发子1份,生牛肉1份,熟牛肉1份,烩菜l份,包子1份,呕吐物4份,粪便3份。

2.2 检验项目 根据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T4789.4-2003)规定的方法,在采回的样品中,对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进行检验。

2.3 检验结果 从6号标本(村民马苏德的呕吐物)中检出沙门氏菌。

2.4 结论 综合以上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此判定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3 讨论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鸡、牛、狗等家禽家畜及其粪便中,容易受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夏秋两季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牛肉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载体,一旦有了让细菌有利的宿生地,便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所以,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切忌生熟食品混存,注意操作台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此次引发的食物中毒有可能是在生牛肉煮熟后没有马上食用而导致的,夏天天气炎热和容易让沾染有少量沙门氏菌的牛肉成为其大量繁殖的基地。从而引起食物感染,进而导致食物中毒。本次食物中毒事件中,主要是由于农民们的卫生意识普遍不强,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的饮食卫生意识,摒弃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如果不慎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上一篇:浅谈应用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方法 下一篇:水溶性罗红霉素微胶囊的制备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