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2 06:12:33

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本文以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了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阐述了现阶段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强化认识的重要性、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建立高质量高校教育网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9-03

通过观察和研究,我们得出了有关“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如下结论: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在信息时代和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说,开拓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进步十分必要。

一、网络新媒体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人类自身交流内在需求的促使下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流传播模式,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网络新媒体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消解电视、广播、报纸、通信这些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以及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同时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其次表现在网络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

二、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正面影响。①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所谓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指大学生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形成的是专而不广、懂而不精的单向、线型、封闭、低功能、有缺陷的知识结构。调查显示有93.8%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每天上网2小时以下的学生占53.4%,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上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从而弥补了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滞后,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②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网络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本的媒介来构筑和处理信息,往往表现出的是一种发散式、立体式、动态的思维方式,具有新、快、广等特点。大学生在与网络新媒体的不断接触中,通过对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适应及传播的信息接收、筛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使其向更高的广泛性、交叉性和发散性维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自身的思路。网络的可交换性、可检索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利用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大学生能够吸收各种有益的思想,并形成具有创新的虚拟创造,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展现自己的成果。相比于传统的创造,网络信新媒体能够把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作成果更清晰地、更形象地向他人展示出来,并能及时通过网络与网络交流平台上具有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审美的人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及时的接收受众的反馈信息,以便更好、更快地改进自己的创造。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把传统的僵化思维模式转变成为虚拟的、可演示的思维形式,再利用网络的发散性、实效性、高速性及时传输出去,从而为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清晰呈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③促进大学生的相互交流。网络新媒体的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限于空间距离和时间的限制,网络形成交流平台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从第一代聊天软件的兴起到各大热门网络公司的退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不难看出,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朋友、亲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最好的接受者,尤其钟情于这种交流方式。调查显示,22.1%的大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与亲友交流,结识新的网友。现实中羞于交际的大学生有81.2%选择在论坛上发帖或在即时通讯软件上聊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日常生活中情感表达上的不足和缺憾。以上表明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2.负面影响。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且信息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瞬时的,信息的更新也十分迅速。但网络上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因此,部分大学生在享受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传播、更新的同时,由于自身的辨识能力不足、自制力偏弱,也很容易沉迷网络,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进而最终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①导致大学生学业荒废。互联网因其自由、开放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不法分子的钟爱,也导致了网络的监管困难,从而让涉黄信息通过网络新媒体大肆传播,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接收这些色情信息后,无法自我调节,走向了违纪违法的道路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此外,网络上各种各样游戏,对部分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导致部分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无法自拔,毫无节制地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甚至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解后依然我行我素,以致荒废学业。②导致大学生交际能力弱化。互联网交友是当今的时尚,网络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大学的情感在虚拟的社交环境下容易得到满足。但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交流、交际与世界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部分大学生在享受虚拟社交的时候,往往忽视或放松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往,久而久之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是丧失。③容易使学生心理问题被引发。部分大学生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有的大学生参与虚拟的网络生活时兴致昂扬,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精神恍惚,而在参与班集体活动时则无精打采,兴趣冷淡。长久发展下去就导致了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心理症状,严重的则引起心理失常、抑郁。调查显示,有54.8%的学生认为网上交友会或多或少与现实中人际关系产生冲突,其中有19.8%的学生认为沉溺网络会对人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研究成果。①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在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面设立了许多项目、课题。高校里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人员、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地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发表、出版了众多理论成果(论文、专著)。在理论基础上深层次地思考,高层次地引领并有效地指导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②红色网站建设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校园网的普及使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红色网站”,同时使得宣传党的政策和先进文化更加方便和快捷,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创建专题网站把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延伸到了互联网上,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出现的问题。①忽视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网络新媒体的交互性、隐私性、超时空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众平等的交流过程,而不是类似于传统的施教与受教的简单灌输过程。所以,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思想,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网络这个有强大的生命力平台取得理想效果。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很好地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忽视了网络“服务育人”的功能,从而导致效果不是很明显。②规划缺乏合理性。近年来,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许多研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章和专著,但能将其真正系统化的研究极少,而且对于高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缺少深刻的思考。因此,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各高校对其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以及投入等没有做出全面的、系统的、合理的规划,没有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优势力量,因而取得的成绩不突出。③专业人才缺乏。高校普遍缺少既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能熟练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尽管充分认识到网络阵地的作用,却缺乏必要网络技能,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尽快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能熟练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技术的人才队伍。

四、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随着21世纪网络的迅速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迅速发展,给高校的各项工作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提高对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应该在深入把握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借助网络的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的特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2.健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运行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高校在网络新媒体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持续与有效地运行。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机制。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必须确保党的绝对领导地位,应该成立党委领导小组,同时对组成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分工,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明确自己工作的具体职责和主要任务。其次,建立信息的即时反馈机制。因为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必须强化网络安全观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识别、管理能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定期收集与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提出对策措施。最后,要健全工作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评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评价与内容创新等方面定期进行公正、公平、合理地考评,以确保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做到“功有奖,过有罚”,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圆满成果提供保证。

3.提高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政治素质,它是最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大学生“网民”,需要重点提高“三性”:敏感性、预见性、坚定性。信息素质则是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一应当具备的必备素质之一,它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的能力。因为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信息的广泛性,导致了网络信息庞杂繁多,既有大量有用信息,又有许多无用的内容。因此,必须培养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崇高的信息道德以及最新信息技术。从而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技术和能力保障。

4.营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网络这个大环境,还是校园小环境,都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际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影响的,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全面、及时、精彩的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文明的、向上网络生活,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建立高质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长效性,必须建立一批具有活力的、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网站。通过建立各种不同层次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以及相应的实用的软件,从而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上的信息流动、更新、传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生机与活力,提供良好的基础。高质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能够利用BBS、QQ等网络途径进行交互沟通,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即时性。同时也要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沟通互动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服务。

作者简介:甘珣(1981-),女,湖北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肖朋(1985-),男,湖北大学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 下一篇:打造园所“绿色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