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12 05:32:04

如何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深刻理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艺术家怎样把一块璞玉雕琢成艺术品一样,把学生培养成才,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包含多方面的工作,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在低年级小学生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此有一些体会。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进行学习。社会实践中不乏反面的例子,就是家长一厢情愿地要学生学这学那,报各种培训班,强迫孩子做不爱做的事,这既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也扼杀了孩子的真正兴趣。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抓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多方面入手。

1.为学生构建学习氛围

纯粹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能构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学习,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如在英语教学中,现在都大量利用结合课文内容情境的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创造学生投身于课文内容中的意境激发兴趣,从中体会此情此感,利于理解领会。 如学习“read,draw”等单词时,利用它们编成的歌曲,“read read,I can read,I can read a little book,draw draw,I can draw,I can draw a little tree”,边唱边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多听录音、看投影,教师讲解,让学生融入文章内容中,聚精会神听讲,在愉快的乐声和动人的画面构建的和谐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进入角色

人们在听故事、看电影电视剧时,总爱把其中的主人公当成自己,思考自己此时应当如何,这就是进入了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就某个问题、某个情节让学生充当教材角色去体验感情。如我们给同学们讲“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说谎。当讲到狼真的来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喊“狼来了……”却没有人相信他时,及时提示学生思考,“如果是你,因为说谎没人相信你的话多危险呀”。这样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故事情节的感悟中受到教育。这就很好地将学习需求转化成学习兴趣。

3.让学生开口说话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说出所学的内容。通过语言表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要教学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大脑。语言类的课程,当然要学生说。非语言类的课程,如数学,也要让学生说。如数字的认识,可在不断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让“数”与 “物”紧密地联系起来。

4.让学生表演

回想我们的学习生涯,学过很多东西,有些东西记住了,有些忘却了。记住了的,有些记忆模糊,有些记忆十分深刻。容易记住的和记忆深刻的往往是那些容易引起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表演,以加深印象。如在英语教学中,学习“raise your hand,put it down,show me your book”这几句话时,可先领读,然后说明每句话的意思,再领读。当学生基本能读出这几句话时,可让学生开始表演,即让学生带动作地说出这几句话。这时,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能饶有兴趣地边表演“举起手,手放下,把书递过去”等动作,边说出这几句话。这与跟读这几句话有本质的区别,它可以把语言与身体的形体动作建立联系,加深对这些语言的印象。

5.给学生演示

直观的事物易激起兴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几个美国人来到非洲,当地土著人视他们为敌人,语言不通也没法表达,当土著人看到他们飞机上的米老鼠的图案时,立刻视他们为朋友。因为米老鼠这个形象是他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很直观,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即可将情感有效传达。科学家设想我们与太空人对话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地球上的图像,因为一幅图像承载大量信息,而且是容易理解和传递的信息。演示的信息都是具象的信息,而非抽象的信息,易于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生在认识颜色时,常把水说成是白色的,如果单单用语言说明水是无色的,很难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果用一杯水和一杯牛奶作个演示,通过对比,牛奶是白色的,而水与牛奶颜色有很大差别,不可能是白色的。这时,再告诉同学们,水是无色的就很好理解了。而且可以将一个勺子放入杯子中,演示白色的牛奶不透明,而水是透明的。

6.利用学生好奇心理

好奇心与生俱来,是人对新奇事物的本能反应。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可以加以引导,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可见“好奇”可以成为成功的动力。很多孩子看到收音机能说话,就想打开它,看看内部到底有什么让它会说话。类似的还有数不清的事例,都表现出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她)们去掌握知识。

7.利用学生好胜心理

争强好胜往往被认为是学生的不良品质。但适度的好胜心理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有好处的。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表现,激发学生好胜心,让他们在正当竞争中发挥才干,使全体学生更集中注意力于竞争活动,从而加深理解与记忆。课堂教学中提问问题,比一比哪个同学答得又快又好;分析一个问题时,让多个同学回答,然后让大家来评判谁分析得井井有条,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即使在谈论别的同学的“好”与“差”时,同学们都会自然地把自己与这些同学相比,在比较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教学活动中各种知识竞赛、游戏、表演,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使学生们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更好地迈出人生学习的第一步,每个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希望我的这些方法能对更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所裨益。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须以人为本 下一篇:笔墨情趣·民族情感·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