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牡丹江市螳螂拳开展状况的研究调查

时间:2022-05-12 11:03:35

对牡丹江市螳螂拳开展状况的研究调查

摘 要:螳螂拳在牡丹江市以城市为中心开展,其中以一些传统体育爱好者和专业从事武术教学的教练为主。该文主要从牡丹江市螳螂拳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螳螂拳在牡丹江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使牡丹江市螳螂拳得到更大发展。充分开发牡丹江市资源,普及提高螳螂拳,继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实现全民健身。

关键词:螳螂拳 牡丹江 开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G85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232-01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的中国拳术,是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在演练时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在学习时,要求以空气为最佳练功器械,在武术各拳类中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该文主要从牡丹江市螳螂拳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螳螂拳在牡丹江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牡丹江市螳螂拳开展现状

1.1 练习者的人数、性别

通过调查牡丹江螳螂拳练习者的性别,女性仅4人,仅占总人数的20%,远低于男子。究其原因,武术传承以男子为主,传男不传女,使女性习武的数量低于男性;社会结构不均衡,女性压力大、任务重,闲暇时间少;螳螂拳本身特点对身体素质要求严格,更适合男性练习者。牡丹江市螳螂拳的习练者以中老年为主,占总数的60%,18岁以下占15%,18岁―29岁的占10%,基本以在校学生和刚参加工作人员为主。

1.2 练习者的学历结构

学历指的是练习者的学习进修程度,代表了练习者的文化修养。据数据显示,螳螂拳习练者的文化程度分别是:小学学历的是8.3%,初中、{中学历的是22.8%,中专学历的是26%,专科学历的是21%,本科学历的是12%,硕士研究生的是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螳螂拳练习的人群以中下等学历为主,习武人员文化程度大多较低。

1.3 练习动机调查

目的是指通过主观能动性,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当今社会中,人们大多将体育作为健身的方式。通过调查,以健身和养生为目的的占21.6%和16%,将之作为业余爱好的有26.4%,希望以之结交挚友的有6.4%,以之为升学手段的有4%,传承者仅占8%。

1.4 练习的组织形式

由于武术训练的特殊性和个人不同的作息时间,牡丹江螳螂拳练习者采取不同的方式,多为和朋友交流切磋,其次是和老师学生一起练习,独自练习者较少。

1.5 螳螂拳培训机构情况

近些年主办的“黑龙江省武术比赛”、“牡丹江市武术比赛”等武术赛事成为了牡丹江市武术练习者主要参加的比赛。牡丹江市武术协会将螳螂拳和太极拳的比赛列为独立的比赛项目,增加奖牌含金量,加强对传统拳种的宣传力度。牡丹江市武术协会下设2个螳螂拳分支机构:螳螂拳工作委员会、七星螳螂拳工作委员会。其下有三家教授螳螂拳的武馆,这些馆长都是在享有盛名的螳螂拳大家,他们在培养螳螂拳的传承人,传承衣钵的同时,为牡丹江市民众的健身和牡丹江市螳螂拳的续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制约牡丹江市螳螂拳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外来体育项目的影响

近来,西方体育以一种强有力的姿势登录中国,足球、羽毛球、帆船等运动获得中国百姓的认可和喜爱,而作为中国传统技艺的武术却被搁置浅滩。体育爱好者选择快餐化的西方体育,而放弃自己国家的国术,主要是因为武术运动员成才时间过于漫长。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国竞技运动健儿虽然取得斐然的成绩,但是,却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武术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减。

2.2 螳螂拳产业化发展滞缓

通过调查了解到,近年来螳螂拳产业化发展也有进展,学者与组织提出并向这一方向前进,牡丹江市武术协会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牡丹江市武林大会”加大螳螂拳习练者的交流,对螳螂拳产业发展做出许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对产业化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多方面齐抓导致螳螂拳产业化发展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3 牡丹江市螳螂拳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多元渠道,加大推广力度

第一,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举办与武术相关的各项相关活动,比如武术比赛、表演、专题讲座、知识论坛、拍摄专题等,全方位宣传螳螂拳文化知识。结合螳螂拳特点,在群众中开展各类区委运动会,加之媒体宣传,增强螳螂拳在牡丹江市的魅力。第二,利用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网上能够搜索到的与螳螂拳有关的网页内容陈旧,失去网络传播的意义。通过走访得知,有螳螂拳传承人正在联系专人撰写有关螳螂拳的影视作品,引导当地民营企业家通过冠名等方式推广其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形象,为传统文化的推广贡献了力量。

3.2 以武术馆为基础,促进产业化发展

应以牡丹江市螳螂拳馆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以螳螂拳拳馆为中心,以点带面向外扩散多方向的发展。必须要挖掘市场份额,使螳螂拳走向全世界。螳螂拳想要发展的更好,需要向外扩张和挖掘潜在的市场,大力拓展国外市场,合理的开发国外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渐培养国外市场。在发展扩大国外市场的同时可以和其他发展较好的拳种流派合作,变单一作战为联合作战联合其它武术门派共同发展。

3.3 提倡政府合理调配资金,深化校园传播力度

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寻求政府和民众合作机制。沟通是重中之重,社会的发展依赖经济的带动,武术的全民化符合经济发展条件的要求。套路拳作为牡丹江武术的拳种之一,缺乏现代科学的教育教材和训练方法,基本依靠老式的口传身教方式,师资力量匮乏。因此,牡丹江市武术协会应增加同政府的联系,争取科研、活动经费,配合私人的赞助经费,不定期的组织授业教师集中集训。

参考文献

[1] 刘朝生,陈占锋.浅谈螳螂拳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J].搏击:武术科学,2007(4).

[2] 邓永明,陈璐,尹海立,等.非物质文化遗弃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6).

[3] 马驰,孙明和,张寒慧.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前沿,2013(9).

[4] 孙明和.体育出色竞技人才成长的地理因素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8).

[5] 宫祥辉,于杰,等.柔力球运动在哈尔滨市高校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

[6] 于杰,张冬梅.黑龙江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2013(4).

上一篇:口腔卫生行为与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及其内容和方... 下一篇: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