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及税收处理差异

时间:2022-05-12 08:54: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及税收处理差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会计计量相当复杂,不仅本身的价值变动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准确计量,同时必须结合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对其后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差异进行准确计量。因此,完整分析其中的会计、税收差异并做出准确的会计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就其在会计及税收业务处理中差异进行了一些简要分析。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税收处理主要规定

其一,会计处理规定。初始计量方面。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后续计量方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债券)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所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应予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其二,税收处理规定。营业税及其附加方面。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因此,对于纳税人因进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出售应按照营业税“金融保险业”税目缴纳5%的营业税。同时,还应就所缴营业税税额,按当地规定附加税费标准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各类附加税费。企业所得税方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公允价值及交易费用之和),但不包含已到付息期上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分配尚未支付的股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发生资产减值等,不影响计税基础。转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转让收益或损失应并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对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汇兑差额,按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税前扣除。

二、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主要差异

在营业税等税费处理方面,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一致。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方面。

其一,初始确认方面。会计计量与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一致。

其二,后续计量方面。(1)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或损失的差异。一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就会造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而该差异由于在发生时依据会计处理要求计入了所有者权益,并未影响到会计利润。所以按照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求,由该项交易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该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税务上,因并未影响到会计利润,所以无需做纳税调整。(2)汇兑损益的折算汇率选择的差异。会计上规定了两种折算汇率供企业选择,即: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税务上,对于汇兑收益计算的汇率并无限制,但对汇兑损失计算的汇率则限定采用为“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因此会计无论选择哪个折算汇率都与税法的折算汇率不同,由此会在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汇兑损失的确认和扣除方面存有差异,而该差异为永久性差异。(3)权益工具股利确认的差异。如果被投资方发放股票股利时,会使会计与税法在应收股利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而进行纳税调整。(4)减值损失的差异。会计上,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可是对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税务上,在发生减值时不允许扣除而调整增加了应纳税所得额,在减值损失转回时,税务须做与减值时相反的调整。(5)处置时的差异。由于存在对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损失的不同处理,会使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处置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那么处置损益的金额两者也必定会存在差异。另外对于转出的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则要区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或收益,而分别要转入到“所得税费用’科目或“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科目。由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对象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债券,如果是股票,发生的处置损失则属于税法中所指的股权转让损失。需注意,除了考虑原有在投资计税成本上的差异外,仍然要遵循股权转让损失扣除的限额规定。

三、案例分析

[例]2008年5月1日,甲公司从股票二级市场以每股15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0.2元)的价格购入A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200万股。占A上市公司股份的5%,对A上市公司无重大影响,甲公司将该股票划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2008年5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4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股票市价13元/股,预计下跌是暂时。2009年,甲公司因违反相关法规,股票下降,2009年12月31日,每股6元。2010年,甲公司整改完成,宏观市场好转,到12月31日,股价上升到每股10元。2011年,A上市公司出售该股票,每股15元。分析该金融资产的会计与税法差异及处理(单位:万元):

2008年

购买股票时

借:应收股利 40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成本 2960

贷:银行存款 3000

会计账面价值等于税法计税基础皆为2960万元。

2008年公允价值变动〔(14.8-13)×200〕=36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60

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60

会计账面价值2600万元(2960-360),税法计税基础为2960万元。

由于公允价值变动部分最终处置时可税前扣除,形成可抵扣差异,因此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0万元(3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9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

2009年,确认减值损失(14.8-6)×200=176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76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6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400

会计账面价值:1200万元(2600-1400),税法计税基础2960万元。

该项减值损失形成可抵扣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50万元(140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50

贷:所得税费用 350

同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递延所得税资产90万元转入“所得税费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

贷:所得税费用 90

2010年

股票价格上涨(10-6)×200=8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会计账面价值2000万元(1200+800),税法计税基础2960万元。

该项公允价值变动系之前的转回,因此,相应将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出200万元(800×25%)。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

2011年

售出30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3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6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960

投资收益 1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贷: 投资收益 800

会计:投资收益1800万元(1000+800)

税法:投资收益 40万元(3000-2960)

2011年企业所得税纳税所得额调减金额为1760(960+800)。

转出递延所得税资产24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24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40

同时将原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万元转出,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企业出租资产收入财税处理政策解析 下一篇: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