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策略,实现课堂务实高效

时间:2022-05-11 10:57:08

巧用策略,实现课堂务实高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实现课堂高效,而多年来约定俗成的教学范式别说学生,就连听课的教师都无法被吸引住,又怎能实现高效?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我讲过很多课也听过很多课,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值得教后借鉴、反思的课却很少。课改的终极目标是课堂,课堂是否务实高效,是检验教师新课改理念的内化度和践行度的关键。

为了突破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瓶颈,我采取跨学科听课,一节数学公开课让我茅塞顿开: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对教学环节精心设置,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加减乘除,在数学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诸如数小棒、摆拼图、画图画、剪图形等一个个游戏似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对美术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让学生进入角色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种,课堂上不会听讲是造成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这里包括课程改革后学生评价体系的滞后,多年来的“主副科”分类观念的存在,造成有些学生只关注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目,对美术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上课时没有投入全部精力。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前一原因多年的影响造成美术基础薄弱,上课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理解困难,久而久之对自己缺乏自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针对这样的学情,应多关注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引发学生发现美、创作美的欲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创作出优秀美术作品”这一学习过程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和自信。

(一)用自身的专业技能赢得学生对知识的向往

教师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展示,无疑是吸引学生最好的法宝。学生在惊叹教师“妙笔生花”之余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他们甚至会相信自己经过认真学习,创作的作品也会像自己的教师。情境教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二)趣味性的课堂永远会让学生心驰神往

美术课的内容不论是手工课还是绘画课,其共性的东西是:知识载体的多样性,作品创作的新奇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借用各种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多媒体、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创意的思维在艺术的天空中翱翔,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相得益彰。

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

(一)分解难点,化整为零

美术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效果的整体性和审美过程的隐匿性,这对于美术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创作会无从下手。对此,我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即把绘画过程中的疑难点分解成几步或几个环节来进行,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以往僵硬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被打破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很快集中到几个分解出来的知识点上。例如,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蜻蜓飞飞》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从了解结构入手,学生三五分钟便学会了画蜻蜓,进而利用对称的结构特点学会了剪蜻蜓,然后进行画面背景的设计,一幅美丽的画面便应运而生。课堂进行到此我并不满足,便又设计了一个“变一变”的教学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蜻蜓身体的结构特点尝试画出其他昆虫。我的目的是借蜻蜓这一个“点”,来带动学生掌握对其他昆虫如蝴蝶、蚂蚁、蜜蜂、瓢虫等这一“面”的基本画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不是一个“死”的知识点,而是由一个“点”织成一个“知识网”,学习就显得非常有趣。

(二)系统整理,归纳总结

现在五年级使用的山东版美术教材较前四个年级在知识上跨越很大,难度系数的递增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第八课《学画山水画》一课介绍了国画的各种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折带皴、点苔法等等。这些技法的掌握对国画知识几乎为零的小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除了形象的讲解示范外,还采用了归纳法,即将这些方法总结为点、线、面三大皴法。而点、线、面的表现方法是一年级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样经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打破常规,分解组合

小学五年级美术第4课是《多样与统一》,在设计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发展观为着眼点,打破了传统的层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将本课的教学板块进行了重新分解组合。我先以自己临摹的林风眠的作品为切入点,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静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为了避免学生的急躁,在学习静物的摆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摆静物。在摆放静物时,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急需教师帮助解决,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好时机。此时,我引入“多样与统一”规律的知识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中通过图例分析,学生对多样与统一有了初步认识,欣赏大师的作品又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更通透的理解,让学生给别人的作品找问题更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这三个环节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显著。学习了“多样与统一”规律后,学生就能对自己的静物摆放进行恰当的修改。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改的理念所在。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这样的教学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所教班级的学生都爱把自己的作品拿来与我一起分享,这是对教师最好的奖赏。

三、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快乐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是让学生快乐地生活。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创作的体验和创作的愉悦,一起分享他们的喜忧哀乐,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关爱、理解和包容,让教育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快乐、亲切和热情。这种深厚的师生感情,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才是学生喜欢的教育,也是我们期望的教育。课堂的高效,来自于深钻教材,来自于新颖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思路不一定都完美,而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才使我们的课堂更值得去追问和探索。(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浅谈小学作文的批改艺术 下一篇:关于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