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哈尔滨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研究

时间:2022-05-11 08:17:56

关于加快发展哈尔滨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研究

[摘 要]本报告阐述了哈尔滨市加快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发展基础,提出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与发展重点以及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鼓励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73-01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指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与模式变革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必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也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哈尔滨市“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丰富

有地域文化,也有移民文化,有历史民俗文化,更有现代创意文化,包括金源、欧陆、冰雪、湿地、音乐、红色、边疆、民俗等文化,还有“国际冰雪节”、“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节会文化。

(二)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拉动日益明显

2008-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92.84亿元增加到370亿元,年平均增速超过20%,高于同期GDP平均10%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3.3%上升到2015年的6.43%。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单位2.19万户,比2008年年均增长7%,从业人员21.35万人,增长8.9%,占全市就业人口的4.02%。预计2020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7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从业人数占就业人口7%。

(三)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深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物联网、云计算、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文化业态进展迅速。现有60多所大专院校,年毕业生近12万人,设有文化、影视、动漫、传媒、设计、艺术等专业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培养了大批文化产业和互联网技术高端专业人才。

(四)产业集聚水平迅速提升,产业园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

投资200亿元,推进冰雪大世界、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基地、松雷原创音乐剧基地、太阳岛景区、同源文化等5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及新媒体产业园区、伏尔加庄园、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等19个省级示范园区基地。万达文化旅游城、波塞冬海洋公园、印刷出版文化科技产业园、同源“小笨熊”阅读视听互动平台等29个文化产业项目在建,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红博西城红场、会展四季公园相继落成。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一)发展思路

发挥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的平台作用,以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促进大数据、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文化产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更新思维观念,创新技术手段,做强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以“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开放共享”为着力点,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领域,打造文化强市。一是坚持政策引领,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三是坚持协同推进,四是坚持开放共享。

(二)发展重点

围绕我市具有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文化创意、新兴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文化电商、演艺娱乐、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民俗工艺等重点业态,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融合创新,建设一批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云计算、软件开发、新媒体、创意设计、动漫制作、广告策划、数字出版等互联网文化科技企业,培育融合度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互联网+文化产业”集群。完善项目征集、推介、培育、实施、跟踪评估与动态管理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将“互联网+文化产业”列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优先支持。到2020年,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

一是制定我市“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出台《哈尔滨市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制定总体规划,促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三是为互联网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政策宣传,增强全社会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认知度,形成各方主动参与。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对涉及投资、财税、金融、土地、价格、人才等优惠政策,按规定幅度的上限执行。

(二)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为基础,联合骨干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等出资,设立“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对融合度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互联网文化企业重点扶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等服务。建立“哈尔滨拟上市互联网文化企业资源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文化产业”领域。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将平房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互联网+文化产业”基地。通过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参会招商、活动招商等多元拓展招商路径,引进“互联网+文化企业”,重点引进规模大、投产快、效益佳、前景好的项目。支持出版集团、报业集团、演艺影视集团、文旅集团等一批具有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发展壮大;扶持新洋科技、同源文化、盛源文化等一批契合“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具有产业链整合的企业成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文化企业。鼓励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入国际市场。

(四)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发挥高等院校众多的优势,培养造就高端文化人才,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建立骨干互联网文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联办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共建特色专业、共享研发平台,合作培养“互联网+文化产业”高层次实用人才。建立“互联网+文化产业”人才库,为产业发展做足人才储备。

(五)鼓励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一是实施文化电商培育行动。鼓励发展O2O和C2B等新型电商模式,支持文化企业加强与知名电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合作。设立“淘宝哈尔滨特色馆”。二是实施媒体融合发展行动。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加快发展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手机报等新应用新业态,培育现代髅讲业体系,抢占视听新媒体领域制高点。三是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少峰.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J].艺术百家,2015(04).

[2] 赵博.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06).

[3] 谭丁.加速“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J].理论研究,2015(08).

上一篇:第一次公开课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