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班 以“情”感人

时间:2022-05-11 07:42:05

初中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其心理上的逆反和对外界的好奇共同影响了初中生人格塑造的全过程。作为班主任,初中班级的管理成为一项不得不重视的工作。当下的初中学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个性强、心理逆反;班级管理手段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强硬手段为主、缺少人文关怀等。本文将从实践经验入手,探讨新形势下初中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力求得出提升班级管理整体质量的有效办法。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有效地管理班级,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成长,也能为他们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提供保障。

一、新形势下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班级环境剖析――以学生构成为分析对象。新形势中首要是“新”,即班级主体构成的“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相较于纯粹的城乡初中班级管理而言,增加了许多的复杂性和难处。这种复杂性来自于多方面因素,从班级整体构成来说,班里学生中有县城的,也有农村的;有的来自几世同堂,也有的处于留守状态。他们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造成了现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上的迥异。有的更习惯于服从班级硬性的规章纪律,将自己定位为“一切听老师话”的角色;有的则更希望打破这些规章,希望班级管理更加“民主”和“自主”。因而,从学生构成来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并非易事。

2. 班级构成主体――个性突出的90后学生。新形势中的第二“新”,就在于初中学生性格特征的“新”。千人千面。[3]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但同一时代的人总是具有某些共性的。当前的初中已经迎来了90后和00后的大军,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其他年代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过程。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社会的无限繁荣、思维方式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他们目前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向往眼花缭乱的外界世界、不愿服从老师和家长的“束缚”、要求所谓的“人格独立”等。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三观仍然需要正确的指引和纠正。这就造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对立。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特征都在此范畴之内,因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成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3. 班级管理现状――硬性手段仍占主导位置。纵观目前的初中班级管理,大多数班主任仍靠硬性的规定来规范班级的运行。这种方式以“惩劣”为主要内容:迟到、早退要记名、不按时完成作业要扣分、考试不良要被批评等等类似规定。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能达到让学生认真听课、遵守纪律的目的,相反地会引起学生内心的不满和抵触。其实,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师已经对“从精神上关心学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实践中努力贯彻。毕竟“只有师生彼此交融才能实现人文精神的教学过程”。[4]然而,初中班级管理现状显示,硬性的纪律规定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综上,当下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别存在于班级学生构成、学生心理状态以及管理手段三方面,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的弊病,就要分别从这三方面入手,既强调“硬”,也重视“软”;既依“法”,也靠“情”。下面就依照我的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初中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做以简单分析。

二、新形势下初中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

1. 依“法”治班――规章纪律不可少。虽然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精神是关心学生,关心下一代,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硬性的“法”(即班级中奖优惩劣的规章制度)仍不可废。

(1)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所谓学生管理制度,就是要用学生管理学生,用学生制约学生。传统的教师全权管理班级的方法已经面临危机,这种危机是伴随着初中学生叛逆期的来临和独立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以学生干部轮换制为例,学生以周为单位,轮流担任班级班长、学习委员以及纪律委员等职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这样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需要为整个班级的光彩负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他们督促其他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时,就会自觉地反省自己是否起到了带头作用;当他们处于被督促的角色时,他们就会自觉地想到班级管理的不易,从而激发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奖优惩劣,树立权威。一个只有惩劣、没有奖优的班级管理条例,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相应地,一个只有奖优、没有惩劣的班级管理条例,则容易导致一个松散的班级氛围。在我看来,奖优惩劣意味着积极主动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荣誉,顽皮被动的学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这需要班主任从班级的具体特点入手,着手制定一个较为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如小组制――每个小组开展竞争,每周被记名最少的小组优胜,而排名靠后的小组则要接受优胜小组的“小惩罚”。同龄人之间的对比很容易树立全班学生积极争优、遵守纪律的意识,从而树立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的权威。

2. 以“情”感人――人文关怀需重视。孩子的心不应只是真理的仓库。[5]伴随着青少年问题的多发,人文关怀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心不应仅仅停留在其学习成绩的好坏上,更应注重师生之间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成长环境、现实困惑、交友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想法等。我经常在课下找学生谈话,这种谈话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是一种亲友间的谈话。长期以来,我对班上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我知道了:有些学生比较叛逆的原因、有些学生成绩起伏的心理因素、有些学生交际障碍的背后故事。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解,可以充分地进行有目的、有区别的指导和管理,从而解决了初中班级环境建设中学生构成存在的问题。

3.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论管理。依“法”治班,以“情”感人,这是我在多年教学工作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这两者要双管齐下,缺失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管理方式。

总之,初中学生具有特殊的身心特点,其要求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也向班主任提出了特别的管理挑战。要正确地处理当前新形势下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弊端,就要依照“依法治班,以情感人”的原则,双管齐下,实现对初中班级的有效管理。

注释:

[1]刘祖娇.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群文天地,2012,9(2):248-248.

[2]汪辉.提高农村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实践[J].考试,2012,7(7):93-94.

[3]王秀敏.小议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J].学周刊,2011,9(5):91-91.

[4]张雪.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人本理念渗透[J].教师,2013,3(1):34-35.

[5]章自达.突出德育情理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J].现代教育,2013,3(10):182-182.

作者简介:凌雪芳,女,广东河源人,广东省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中学一级。

上一篇:做个心里踏实的班主任 下一篇:我的班级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