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敲开心灵之门

时间:2022-05-11 07:27:58

摘 要:导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了思维的方向。确实,好的课堂导语就是要如投石击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能一锤敲开心灵之门呢?本文试从如何妙用导语谈起,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关键词:导语妙用 兴趣 情趣 共鸣 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需要设计导语。导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了思维的方向。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出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课堂导语就是要如投石击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能一锤敲开心灵之门呢?本文试从如何妙用导语谈起,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一、情境导入唤起兴趣

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时是这样导入的: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的家住在黄土高坡,我们都是古老厚重的黄土高原的儿女。我深深爱恋黄土高原,爱她灿烂的民族文化,爱这条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安塞腰鼓。它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震撼、烧灼、威逼着中外观众的心灵,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令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氛围中,叹为观止。想不想看?(随导语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安塞腰鼓图片。)

这段导语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渲染浓郁的气氛,使他们直观了解了黄土高原、安塞腰鼓,缩短了距离,符合认知规律,激起了学生观看的渴望、阅读的兴趣。

二、艺术导入唤醒情趣

如在讲授《观舞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请大家用心欣赏这段舞蹈,之后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自由发言,师适当鼓励,小结。) 师:优美的音乐,曼妙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无法把舞者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的困惑会迎刃而解。

这样有声有色的画面导入,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阅读欲望,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三、诗歌、名句导入激起共鸣

如在讲授《狱中书简》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国古代的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人贵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南宋文天祥更是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回顾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英雄们为了人民、为了革命、为了一个正义的信念,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人民的胜利,哪怕失去自由也会乐观面对,保持一颗革命乐观的心,坚定正义一定会打败邪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聆听她的心声。

诗歌名句语言隽永,意蕴丰厚,千古传诵。这段导语的设计从思想感情上入手,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精神基础和心理条件。

四、温故知新激发欲望

如在讲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墨客通过对白雪的描绘,表达了他们特有的思想感情。焦郁的“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春雪》),短短几句道出了他对北国雪花之美的惊叹。同志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了一幅北国壮丽的雪景图,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那么,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又是怎样描写雪景的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样的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地去学习新知。

总之,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导语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是多姿多彩的,但无论如何设计都应为整堂课服务。讲授新课中妙用导语能使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一锤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上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议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