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表演者一起演奏

时间:2022-05-11 06:30:20

与表演者一起演奏

摘要:本文选择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及《鳟鱼》钢琴五重奏的钢琴声部作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音乐材料、艺术特征以及演奏处理三个侧重面进行分析,力争使之成为对该作品进行教学与研究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艺术歌曲;五重奏;音乐材料;演奏处理

引言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作曲家,短促的一生中,创作了约1500首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中的艺术歌曲一类,就达634首,而且每首均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精品。因此,“歌曲之父”的美誉对舒伯特来讲可谓当之无愧。同时,舒伯特作为一位杰出的器乐作曲家,也像许多浪漫派音乐家一样,对各种乐器尤其是钢琴的特殊魅力也十分陶醉,他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室内乐、交响曲等等都为世人瞩目。

一、艺术歌曲《鳟鱼》及《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时期,他的交响乐、钢琴奏鸣曲、室内乐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而他的艺术歌曲与一些钢琴作品却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歌曲领域他将诗人与音乐家的关系升华了,是他为艺术歌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他将器乐伴奏放在与人声旋律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了器乐与人声奇妙的结合――钢琴和歌唱的二重奏。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提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二、两首作品的材料分析

艺术歌曲《鳟鱼》是用变化分节歌写成的,歌曲是二段式结构。主―属的和声结构贯穿全曲。旋律简洁、明晰、朗朗上口。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均分节奏融入附点和十六分音符的弹性动力之中,使歌曲明快、愉悦。

五重奏的第四乐章是小行板,变奏曲式,以歌曲《鳟鱼》的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脸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它的「主题部分即是取自舒伯特自己艺术歌曲“鳟鱼”的主要主题。在歌曲中,“鳟鱼”的音乐体材分为AAB三大段;在五重奏的第四乐章里,歌曲中的A段就成了这里的「主题了。根据这个主题,后面共发展了五个变奏。在前三个变奏当中,舒伯特所采的是定旋律变奏手法,即有一声部保留了主题原型不变,其它声部配合着予以变化(变奏I由钢琴主奏主题;变奏II中提琴;变奏III则是由低音大提琴)。变奏IV综合了性格及音型上的变奏,调性上则穿插着大小调变化。变奏V是个优美如歌的段落,改变自主题的旋律在此以不同的风貌呈现,主奏乐器为大提琴。尾声部分再次回到主题原型,主题旋律这回是由小提琴与大提琴共同合作主奏完成。

三、钢琴技术研究

1.歌词、歌曲、伴奏的音韵结合

我们在为艺术歌曲伴奏的时候,考虑三个艺术要素:歌曲、歌词与伴奏。与钢琴独奏时分析乐曲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是三行谱表加一行歌词。钢琴专业学生弹伴奏时往往只看旋律,研究歌词的非常少。所以我们通过学习艺术歌曲的伴奏,特别是为外文歌曲伴奏时,要尽量地去了解外文怎么唱。在这个歌曲中,要尽量去了解德语怎么唱。

第7小节,歌词的第一句是“在明亮的小河里有一条小鳟鱼”,在德语中小河这个单词“Bach-lein”是个重读音节。由两个F组成的单词里,第一个F是个重读音节。

再看钢琴声部,六连音后紧接着的上行六度b D上有一个重音记号,从歌曲、歌词来看,这个音都是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音位。我们在弹独奏作品的时候,只需要考虑我们钢琴演奏的声部是如何理解的并做一定的处理,但是我们在弹钢琴伴奏时,我们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声部,也不管是什么歌词,也不管是什么旋律。歌词、歌曲、钢琴三者是相结合的。因此,我们在弹这个重音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歌词和歌曲的要求,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个重音记号看作是音量的强调,而应该看成是一个重读音节的语气上的变化。那么,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不过分强调这个音的音量,而只是发音点稍微低一点、稍微沉一点,并且在bD―bA这个下行音时做一个渐弱的处理。踏板在这里可以轻轻的点一下,让这个连音和从强到弱的感觉更加明显一些。

2.藏头露尾A――露尾

掌握藏头露尾的技巧是器乐重奏、合奏的基本功。

变奏Ⅲ中,钢琴虽不是主题声部,但是长达21个小节的三十二分音符音型,在三个八度间“上串下跳”,并以f的力度与主题声部的p形成对比,我以为这个非主题的声部已经升华到第二主题的高度,使听众从欢快的、长短不等、非常规(四连音节奏的第一、二个音之间轻微断开)断句的“无穷动”中似乎看(听)见鳟鱼与河水嬉戏的欢乐情景。在音质的处理上与弦乐声部形成一定的差距。这种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常用的,虽然乐谱未标明奏法,笔者以为可用近似non legato、portato的奏法,使音粒明晰,声音圆润又有穿透力。

具体奏法是:①手指迅速、下键快,非连音的奏法;②轻微的、不易觉察的断开;③“无穷动”:指这个变奏的钢琴声部是一个很长的,不再细分小句的大句。随着音位的变化,做出力度的渐变。虽然乐谱上没有力度变化的标记,但我认为,要“活”起来,“游动”起来,做一些处理是音乐的需要。同时,与其他声部形成长句与短句,动与少动,宽阔音域与相对狭窄音域的对比,才能体现重奏的效果――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

3.藏头露尾B――藏头

室内乐重奏各个声部要相互配合,演奏相互默契,声音要完整统一在一个整体下。合作中的平衡感是很难做到而又必须做到。因此正确处理演奏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

重奏时,钢琴应尽量与弦乐音色一致。这就要借鉴弦乐演奏的方式。无论是大、中、小提琴还是低音提琴,若想要使它们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一靠“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三种因素的不同结合”;二靠手指以不同的速度与力度在指板上按弦。

那么,要在钢琴上弹奏出如弦乐般的音响效果,就必须将这两种运动方式“合二为一”――以手腕与手臂的大运动,与手指掌关节的小运动相结合,使钢琴不仅发出辉煌、铿锵的音响效果,也能发出娇媚柔美或厚实温存的声音。

变奏Ⅲ中,钢琴既要亮出来,但又不能遮盖主题声部。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在主题收句的地方,正好是钢琴旋律线的高点,因此,钢琴声部可以在上行时做渐强处理,下行时做渐弱处理。与主题声部相互配合,时让时出。好比复调各声部不同的旋律、不同的线条有组织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完整的音乐结构。

变奏Ⅳ中,钢琴声部与弦乐声部强有力的和弦交替演奏,因此声部的力量与音质也是一致的、均衡的。(演示)一个重量,较有力地放下。双手四个手指整齐地找到同一个水平面,然后靠牢固的支架及略用向下摆动的腕力演奏,使之发出较厚实的和弦音,音乐显现不祥的预兆。到第5小节,钢琴转入pp,轻轻地弹,做出适当的让步,让第一声部(小提琴)三连音音群突现出来。

变奏Ⅴ中,钢琴在休息四小节后加入了一个短句,好象鳟鱼在作曲家心中重新回来的幻影。钢琴不能弹得很亮丽,要尽量的轻柔。特别在结尾,钢琴左、右手虽然是交错的节奏,但是一定要弹的非常的柔,要靠近弦乐的音色以表达惋惜悲哀的心情。因为五重奏是有情节的,所以我们理解这一段的故事情节是鳟鱼被钓起来了,所以在排练时,我们特别注意五个声部的融合性。经过反复的练习,大家把音点减到最小,只强调音响的融合性。就像合唱队员的吐字,强调韵母的协和,不突出声母以避免个性的张扬。

结论

艺术歌曲《鳟鱼》是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一部杰出作品。用歌曲的曲调改编成《鳟鱼》钢琴五重奏同样是室内乐作品中的一首传世之作。两首作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乐曲严谨的构思、丰富的内容、戏剧性的效果,使之从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在今天仍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马慧玲著.《欧洲古典乐曲欣赏》.北京出版社 1985年1月

第1版

[2]窦曼丽.《舒伯特和他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

[3]李莉.《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

[4]吕歧.《钢琴伴奏艺术,我一生的追求――访赵碧璇教授》

上一篇:呼吸在歌唱学习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萨克斯管演奏前的基本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