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兵”心在玉壶 千呼万唤爱民情

时间:2022-05-11 05:47:21

扎日莎巴山,历经岁月蹉跎,风吹雪打,那美丽与淳朴似乎是亘古不变的,而生活在扎日莎巴山脚下的朗县金东乡各族人民,正沐浴在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从首都北京吹向雪域高原的温暖春风里。驻守在朗县公安边防大队金东边防派出所官兵与朗县金东乡各族人民同甘共苦,鱼水相依,共同建设着雪域藏东大地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授民以渔断穷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造血’比‘补血’更重要”。由于缺乏经济意识,加上地处偏远,金东乡人民多年来一直恪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和耕作方式,信息闭塞,经济落后。金东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乡党委的支持下,金东乡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农牧民实用技术夜校在派出所开学了,二十多位已届不惑之年的农牧民生平第一次走进课堂。为了办好科普夜校,派出所拿出经费购买了800多册书籍,官兵们各尽其能,担任了夜校老师,向渴望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农牧民群众传授知识。一年多的时间内,金东乡70%左右的青壮年都从警营夜校学到了果树嫁接和科学养畜知识,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如果不是在夜校学习,我们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富裕生活!”通过夜校致富的贡桑多吉深有感触。贡桑多吉曾是全乡有名的特困户,全家6口人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派出所官兵帮助他选择了周期短、见效快、适合他家具体情况的养畜道路。官兵们从选择羊只品种,到如何科学饲养、防治畜病等方面事事关心、处处帮助。一次,贡桑多吉的羊群暴发流行病,短短几天内就有三分之一的羊卧地不起,接着出现死亡。派出所得知情况后,马上派人将病羊隔离,又请来兽医给羊治病,使贡桑多吉的羊群免遭灭顶之灾。如今,贡桑多吉一家不但告别了贫穷,还一跃成为全乡的富户之一。

普布次仁也是金东乡有名的贫困户,全家5口人,3个女儿年龄尚小,29亩地全靠他一人摆弄。普布次仁一直朴素的认为只要把种子撒进地里,收成好坏都是“老天”的事情。于是,仅靠地里收获的粮食,全家只能解决吃饭问题。2010年,派出所官兵和普布次仁结成了帮扶对子。官兵们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帮助普布次仁调整种植结构,压缩了小麦面积,增加了核桃树、花椒树的种植数量,还手把手地教会了他种植技术。遇到农忙时节,派出所官兵就带着工具来到地里帮忙,每次干完活又回到所里吃饭。普布次仁邀请官兵们到家里吃饭,但一次次地被婉言谢绝。这天,官兵们正在地里帮普布次仁干活,抬头猛然看见普布次仁一家抬着铁锅、背着柴火来到地头架灶生火,大伙都感到纳闷。原来,普布次仁看到大家从来不上自己家吃一口饭,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想出了在地头架灶的办法。一碗碗鲜嫩的牛肉,一口口喷香的肉汤,欢乐的笑声在茂盛的庄稼地里飞荡。由于边防官兵心贴心的帮助,当年底,普布次仁一家收入近两万元,开始告别贫穷,迈向富裕的生活。

“吃水不忘掘井人”,逐步过上幸福生活的农牧民没有忘记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每逢节日,他们都会挑出最肥的羊,选出最好的菜,慰问派出所民警。农牧民们逢人便说:“是边防派出所民警让我们走出了大山,过上了好日子。”

太阳万丈放光芒

走进金东边防派出所辖区,不管你去问白发的老人,还是上学的孩子:辖区民警对群众怎么样?人人都齐声夸奖。

在金东乡,边防派出所与农牧民群众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关系。辖区山高路远,群众到县上办事极不方便,派出所主动担负起解决农牧民生活困难的责任。在民警责任区手册上,也就有了东家缺盐巴、西家没油了、南家蜡烛不多了的记录。

居住在金东乡帮玛村的孤寡老人尼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老两口生活孤苦无依,平日里主要靠政府救济度日。爱民固边战略实施以来,金东边防派出所将尼桑老人一家纳入“爱心帮扶档案”,一边给予物质资助,一边给予心灵抚慰。期间,派出所官兵每次下管区都为老人带一些茶叶、食盐、蜡烛等日常生活用品。每逢藏历新年、雪顿节等传统佳节,派出所还专程为老人送去慰问物品和各种必需的生活物资,保证老人衣食无忧。老人曾经对帮玛村村长阿扣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不是派出所的官兵,我连继续活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

年仅12岁的旺姆在父亲病逝后,母亲撇下他和年幼的弟弟远嫁他乡。无依无靠的姐弟俩只好投靠在一个远房亲戚家里。亲戚家的生活本来就不宽裕,无力承担他俩的学费,姐弟俩辍学了。派出所知道后,大家主动捐款,使旺姆姐弟俩重新回到了学校。此后,姐弟俩的学费一直由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主动承担。

光棍汉格桑从小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染上不少恶习,整天不是喝酒打架,就是偷鸡摸狗,不务正业,乡亲们谁见了都躲开他。派出所的官兵没有嫌弃他,主动找他聊家常、谈理想,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格桑变了样,承包了村里的90只羊,收入也逐年增加,成了全村勤劳致富的典范。

2012年4月,扎日莎巴山下乍暖还寒,一位名叫加央嘉措的藏族汉子气喘吁吁来到派出所请求帮助。一天前,加央嘉措乘坐一辆车到金东乡一带收购皮毛,汽车驶进金东乡秀村就抛锚了,与加央嘉措同车的还有四位藏族老人和一名孩子。他们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了一个夜晚。听了加央嘉措的讲述,所长许全武、警官张牛,立即带上救护用具和修车工具,驱车前往出事地点。车里的老人和孩子,由于饥饿和寒冷,早已筋疲力尽的躺卧在车厢里。见此情景,许全武心疼地脱下自己身上的防寒服,轻轻盖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并把带来的食品送到他们手里。张牛一头钻到汽车底下修理汽车。傍晚的荒野,寒风疯狂地撕扯着人们的衣裤。许全武和张牛的双手都冻木了,脸上、身上、手上沾满了油污,但他们却浑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赶天黑前修好汽车。汽车修好了,空旷的原野里,马达的轰鸣,格外震耳动听,汽车载着老人和孩子,向远方驶去……

2012年6月,又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警官索朗尼玛、孙明磊从管区执勤回来,途径东雄村村民益西多吉家的时候,突然听到里面传出孩子们惊恐的哭声。两人推门进去,只见房屋顶上被大雨淋塌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大洞,雨水夹杂着泥浆顺着洞口直泻下来,屋子里到处是积水,盆盆碗碗漂了一地。一位60多岁的藏族老阿妈,怀里搂抱着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裹着一条棉被蜷缩在床上。索朗尼玛和孙明磊忘却了一天的疲劳,拿起铁锹挖沟排水,修补屋顶。两个人在雨水中浸泡了两个多小时,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屋顶的洞口终于被堵住了,被雨水熄灭的炉火被重新点燃了。阴冷的屋顶里渐渐有了暖意。待老阿妈打好酥油茶要留救命恩人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时,两位警官早已消失在漆黑的雨夜里。

莫道山间石无刻,路上行人是口碑。在金东乡,全乡327户村民家家都有与边防派出所官兵合影的“全家福”。村民们说:“派出所官兵就像天上的太阳,总在我们生活出现阴霾时,出现在我们头顶,温暖着我们的心。”

风雪灯塔寻土登

“土登,藏族,家住朗县金东乡秀村……”金东边防派出所户籍室内人头攒动,每个人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户籍电脑的屏幕上,当看到“聋哑残疾”几个字出现的时候,户籍室内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没有声音,只听到心跳声。

2012年1月26日晚间11点半左右,金东边防派出所接到求助电话称:当日下午,土登在前往县城接母亲的途中走失,请求帮忙寻找。土登现年34岁,自幼聋哑残疾,以放牧为生至今未婚,一直寄居在其弟弟家中。1月26日下午,他到县城去接母亲途中,因为出租车遭遇“闹海风”不能前行,受语言交流不便影响,他不懂旁人劝告执意下车,只身步行前往县城接母亲,导致被风雪围困走失。

派出所的院子里,8名官兵穿好大衣,戴好棉帽、手套,一手提着手电筒,一手拿着刚刚从户籍电脑中打印出来的肖像画,出发了。沿着通往县城的公路一路寻找那个名叫土登的聋哑人。

零下十四度的气温,寒风劈头盖脸地迎面而来,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落哪哪疼。官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公路两侧的雪地里,警车在公路上尾随其后。在黑夜里寻找一个聋哑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了,语言沟通不了,就算土登看见了灯光也发不出求救的信号,怎么办?只能顶着困难往上冲,每个人的眼睛必须超级聚焦,瞄准每个移动的事物,很可能就是走失的土登。公路顺着山而行,官兵们依着山,沿着公路两侧,打开手电一字排开寻找,每个人在雪地里都是小心翼翼地淌着走路,雪太厚了淹没了膝盖,根本就抬不起脚。

土登,是他!和肖像画中的人一模一样,只是脸庞因为受冻,有些浮肿。在一块大石头背后找到了他,每个人都发了疯似的摔着跟头跑过来,他已经被严重冻伤,张着嘴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手紧紧地蜷缩在袖筒里,可还是被冻裂了。见到官兵们,立刻“哇,哇!”像个小孩似的大声哭起来,官兵们,立即将大衣套在他身上,戴上棉帽子,拥着他立刻奔向公路边等着的警车。

警笛长啸而过,划破了天空的安静。经过医生努力,土登脱离了生命危险。官兵们走出土登的病房,他看着官兵“依依呀呀”好像在说什么,没有人能够听得懂,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他在说什么。

这就是朗县公安边防大队官兵拥政爱民工作中的故事,他们把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无私的爱,镌刻在了国门界碑。

上一篇:青城山 信步而上,迷失在这片幽境里 下一篇:对法律观念的理解